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正文

新一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诞生记

2017-10-24 23:58:57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肩负新的使命,领航伟大复兴,未来的中国需要一个怎样的政治家集团?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完成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繁重任务,需要选拔一批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骨干。

选拔这样一批领导骨干,必须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政治上不过关的“一票否决”——

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

为使政治素质的考察由虚变实,考察组坚持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作为衡量人选的政治标准,用“四个意识”来检验人选的政治素质,深入考察人选的政治立场、政治定力和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情况。

不能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一票否决;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态度暧昧甚至心怀不满、另搞一套的,一票否决;骨头不硬、见风使舵、爱惜羽毛、当所谓“开明绅士”、不敢担当的,一票否决……

不少同志反映,这次考察划出了“红线”和“硬杠杠”,“政治关”把得紧、把得实,凡是政治上靠不住的,不仅没有被选上来,而且还被坚决调整下去。

与此同时,那些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的干部,那些政治可靠、敢于担当的干部,那些强力推动本单位改革事业的干部,脱颖而出,进入“两委”人选考察范围。

选拔这样一批领导骨干,必须坚持对廉洁问题“零容忍”,防止“带病提名”“带病当选”——

严把人选廉洁关,确保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纯洁性,成为十九届“两委”人选考察工作一项铁的原则。

对每个人选都做到干部档案必审、个人事项报告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具有可查性信访举报必查;对巡视、审计反映的情况,受党纪政纪处分情况等,深入分析、作出评判;对干部“8小时外”情况延伸了解……一道道关口,使廉政考察“硬”起来。

关键词: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