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50宗地王货值万亿元难入市 销售回款不足地价一成

2017-12-12 07:36:2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张大伟表示,2017年房企融资难度越来越大,过去2年拿地过于激进的企业只能选择卖股求生,预计后续还有更多项目抛售股权。

再难卖出“高溢价”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南京出现了首个亏本的地王。据报道称,京奥港未来墅近期自贴“封条”停工,施工方称项目拖欠了两千多万元的工程款。与此同时,该项目一笔34亿元融资即将到期,而其今年销售额最高不超过5.6亿元。

对此,同策研究院表示,在今年银行信贷紧缩、成交量普遍下滑的持续影响下,短期内确实令这些“地王”尚未开建便已“被破发”,或难以以盈利方式推盘入市,高昂的地价和趋稳的房价将形成尖锐矛盾,让绝大部分地王项目亏本。

“近两年成交的土地,销售利润可达5%的并不是很多。”某房企高管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已经变了,土地红利时代已经结束,房企拿地前要做功课,要不然代价会很大。

盘点2016年争抢地王的房企,《证券日报》记者发现,有扩张需求的中小房企更为激进。事实上,这类房企信用评级较低,拿到低成本借款的能力比大型房企更差,判断市场和操盘能力更弱,甚至没有产品IP的现状,使其高价地在手无法快速变成现金,其被拖进危机之中的概率也就更高。

“拿高价地的房企可能有两种死法”,上述房企高管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种是猝死,比如猛拿高价地,拖几年仍没变成现金,在这种局势下,假如明天从银行贷不出款,就可能马上破产;另一种是慢死,比如一家房企有400亿元净资产,每年亏损10亿元,可以亏40年,外界似乎看不出来,但这是温水煮青蛙式的死法。

“2018年,资金链告急将成为近三年拿高价地的房企最大的压力。”张大伟直言,大部分企业鉴于开发周期计算,都预判2017年下半年项目进入回款阶段,因此借款融资都集中在2015年-2016年之间,而2018年则是其还债期。届时,旧债因销售回款率低难以偿还,新债又难借,多重压力齐至,不排除比亏本更严重的被逼出房地产市场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马欣)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