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0日消息(记者 王明月)“要研发一款新药,需要两个‘10’,一个是10亿美元,一个是10年时间。万一研发方向偏了或者研发出来的药物副作用太大,那这两个‘10’就都没有了。”谈及生物医药融资难题,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总经理王文礼说。
日前,在生命科学园(中关村科学城)生物医疗大健康2017峰会暨发展论坛上,王文礼介绍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规划方案,其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金融超市作为引入“金融活水”的渠道被重点提出。
据介绍,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金融超市于9月底在园区投入使用,目的在于让资本和企业进行对接,其运营方目前已组织了6家园区企业,以项目路演的方式,在此次分论坛上面向50余家金融机构进行了推荐。
门槛高周期长 生物医药类中小企业融资难
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投融资1789起,医疗健康行业投融资事件共53起,仅占3%。要想解决生物医药行业整体发展问题,首先就要突破行业内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难题,但是由于产品创新走在了资本和市场的前面,大多数投资机构由于专业范畴所限,在没有销售数据和财务数据的支持下,很难看懂初创期项目的价值和前景,因此生物医药类中小企业的融资始终是个难题。
生物医药企业的融资主要集中在产品研发、市场加速、产业化应用、筹建临检所和GMP厂房、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等几个阶段。生物医疗大健康类别企业的融资难具体表现在:潜在可投资项目难觅、项目数据披露不足,投融资机构对其风险评估不够准确、客观,生物医疗行业本身门槛较高,有技术前瞻性的投资人和机构严重缺乏,技术瓶颈和实际投资案例不足,导致投资机构宁愿不投也不想失败的想法严重。
“希望一个专注技术的科研专家同时要懂市场,要懂资本运作,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这位创业者是个学习能力特别强的人,愿意花时间来彻底搞懂资本运作的关键问题,他也可能会因此耽误时间而影响公司发展的效率。”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孵化器公司总经理李一平说。
金融超市对症下药 资本、企业方可高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