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深圳GDP首超广州:民营企业唱主角 未来将走向何方?

2017-12-10 10:52:27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但随后的深发展及后来改名的平安银行,迅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到2012年,平安银行完成重组时,资产总额已达1.5万亿,同期招行在3万亿左右,差距缩小到了两倍左右。

4年后,2016年平安银行资产总额翻一番达到3万亿,营业收入增长3倍至1077亿元。而同期的招行也继续快速健康发展,但平安银行与其在体量上的差距缩减到2倍以内了。

金融业之外,其他领域的情况更加明显。深圳早年的几大巨无霸国企,如深石化,深特发,深深房等,均已不见踪影。而相反,华为、腾讯、万科等企业,虽然基本没有国资的成分,但其对深圳创新科技及地产等行业产生的产业集群的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不少政界人士也清醒地看到了市场竞争机制与国资经营体制之间的天壤之别。一位原深圳市政府官员表示,政府若作为“运动员”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导致的问题是:管理行政化,兼任裁判员与运动员角色;企业职能泛化现象严重,运行效率低下。

一系列的教训之后,深圳及时校正姿态,扮演“服务型”政府角色,放开手脚,把主导权交给市场和企业。

年近不惑的深圳会怎样?

近期,关于深圳市政府的几则传言引起坊间热议,一是传言深圳市政府拟动用财政资金成立一个金融平台,经营各项金融业务;第二个传言是,深圳机场交由广东国资系统重组成广东机场集团,以行政手段分配各机场的航道资源。

这些传言被热议的背后,都是对行政力量参与或者干预市场竞争的担忧。

深圳民间智库人士表示,深圳政府过去奉行的“小政府、大社会”理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产业政策是非常正确的,也是深圳这些年拥有全国最健康的地方财政的最主要原因。政府可以适当引导产业发展而非越俎代庖。况且,有深特发、深石化、深发展等“前车之鉴”在先,深圳政府不至于“好了伤疤忘了疼”,不会也没必要重走曾经走过的弯路。

一位前深圳市政府官员亦认为传言不可信。他认为,深圳产业优势的核心就是市场机制。市场在市场的轨道上,政府在政府的轨道上,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不干涉市场”正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一贯主张,有利于市场经济发挥最佳体制效应。

正是源于决策层多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产业政策,深圳才拥有了中国最好的企业集群:平安、腾讯、华为、万科、招商等,同时一大批充满活力的新兴企业正在迅速壮大,真正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对此,上述智库人士表示,纵观深圳的产业发展史,是一部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不断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年近不惑的深圳只有继续保持头脑清醒,坚守过往的成功经验,继续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才能呵护好这份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引领中国经济的增长。(经济观察报 姜鑫/文)

(责任编辑:向婷)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