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深圳GDP首超广州:民营企业唱主角 未来将走向何方?

2017-12-10 10:52:27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产业政策

在过去的38年里,深圳“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产业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良好产业结构,为深圳的发展奇迹奠定了基础。

自特区设立以来,深圳不遗余力营造良好市场经济氛围与公平的竞争机制,使各个企业能够保持快速发展的活力。

以产业布局为例,深圳市政府没有强势将所有产业牢牢掌控在手中,只参与能源、水务、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竞争性领域则逐步退出,放手交给市场。不偏袒国企、民企、外企中的任何一方,提高各方企业积极性、竞争意识,把主导权更多地交给市场。

不过,深圳的思路并非一开始就如此明确,也曾走过不少弯路,有过惨痛的教训。

以金融领域为例,深圳市政府曾经营过深圳市商业银行与深圳发展银行。但因经营不善,资不抵债,最终无奈退出。其中,深圳市商业银行被公开招标兜售,彼时有加拿大丰业银行、平安等几个主体应标,但初步尽调一出来就吓跑了不少竞标者,最终由平安参与改制入股,脱胎换骨。

而深发展则更加命途多舛。

作为深圳第一家上市企业,深发展可谓“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1987年,深发展与招商银行在同一年成立,但由于体制原因,它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市场化经营的招行。

20多年的光景,深发展不仅未能像招行一样崛起强壮,反而因经营不善导致资不抵债,最终不得已求助于外资,由美国新桥资本管理经营。

但以财务投资为主的新桥并没有将心思放在深发展的经营之上。在它接手深发展的5年中,经营业绩并无起色。

2009年开始,中国平安从美国新桥手中陆续收购深发展股份。2012年,深发展吸收合并原平安银行,整合成为新的平安银行。真正让深发展从止血到重获造血功能,取得快速健康发展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入主深发展后,平安集团通过注资重组,先后建立了新管理架构体系、完成系统升级和运营系统大集中,并建立了新的风险管理体制,构建一站式金融服务和交叉销售模式,创新性地远程开户、拓展非物理网点营销渠道,成功打造了银行业务基础及构建全国性的银行业务平台,经营业绩也实现长足发展。

2009年,平安收购深发展时,该银行的资产规模只有7000亿,而同期招行的资产规模是2万多亿,是深发展的3倍左右。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