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中美企业聚焦共享经济 美企向中国学习新商业模式

2017-12-07 18:02:50    东北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亚当·拉辛斯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申卉、罗桦琳、杨逸男

从中国到美国,在海量共享单车堆积如山的景象之下,是否存在一个因盲目投资而形成的巨大“泡沫”?中美投资人聚首,共论中国城市与全球商界的焦点话题。摩拜、Getaround、Airbnb等全球共享经济巨头云集,探讨共享经济的短期利益和社会长期利益如何最大化。来自美国的共享汽车大咖说,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在十年里发生逆转:美国公司可以从中国同行身上学习新的商业模式,而中国的行动平台比美国更丰富,让人们的出行选择更多元。

共享单车热是“泡沫”还是“福祉”

在“跟随明智的投资人”的主题讨论环节,《财富》杂志主持人亚当·拉辛斯基提出一个焦点话题:从中国到美国,海量共享单车堆积如山,背后是否存在因盲目投资而形成的巨大“泡沫”?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表示,中国发展速度飞快,滴滴、摩拜等新兴创新企业的增长速度比美国的同行们快得多。2007至2008年间创办的美国优步,花了很长时间才形成规模。而近年在中国崛起的摩拜,则在两年内迅速扩张成100亿元级别的行业巨头,“这在美国没法实现。”他语调生动地形容,中国的创业者们不休息,始终在如饥似渴地学习中,不断从市场寻找新的创意来源。在长期身处硅谷等科创热土的投资人心里,都有一把衡量泡沫大小的尺子,“但这不是泡沫,而是科学。”

“我们要意识到,现在许多独特的(商业)想法,都来自中国。”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表示,一种从“复制”过渡到“原创”的颠覆性成长,发生在不过10来年间。团购、电商等业态模式,都是中国商家直接复制自美国同行。以共享单车这一领域为代表,今天形势逆转,中国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提供了创新的样本。

“我也不觉得有泡沫,但也要警惕随大流的投资心态。”真格基金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方爱之将此定义为“跟投”。方爱之认为,跟投是一种跨地域文化的普遍现象,并可轻易举出一个共享经济领域的当下热门例子——并非大众关切的共享单车,而是充电宝。“每个人都想投,随众心理产生了泡沫。”

中国出行选择比美国更多元

从联网的汽车、公交和火车到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世界各地的交通正在发生演化。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已成为高速铁路之都,而且正在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共享单车的创新者。科技如何在全世界塑造出行的未来?中国将在这场革命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