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仅几千元利润 规模10亿以下公募靠什么生存

2017-12-04 07:06:57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除了人才,基金市场的竞争者也在不断增加。根据证监会的最新数据,截至11月24日公布的情况,有49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在排队设立,目前本源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湘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经获得第二次反馈意见。

如此之多的新公募公司设立,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竞争可想而知。

2016年,首家“私转公”的公募基金——鹏扬基金的设立,吸引了不少大型私募的焦点。

“我们已经准备了多年,相比较私募主要靠产品业绩的盈利模式,公募管理费的收入很具有吸引力,所以一直以来,公司在硬件、软件、和人员配备上,都在按照公募机构的标准准备,未来只要拿到公募牌照,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展业务。”此前,一家打算申请公募牌照的私募机构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基金公司的注册资本低,管理资产规模却可以很高,管理费的收益是其他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导致各路资本想要进入公募基金市场。”该基金分析师表示。

产品同质化也是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上述基金分析师认为,“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寻找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未来是新公募基金公司发展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记者发现,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也确实在寻求新的方向。

譬如,汇安基金在2016年成立之后,抓住今年的公募FOF元年机遇,申请发行首支货币FOF基金,成为行业内的一项重大创新,虽然现在尚未获得证监会的批复,但也确实吸引了业内人士的注意。

(责任编辑:康博)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