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电商巨头双11拼黑科技 物流四小龙迎上市第一考

2017-11-13 07:30:59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眼下,虽然“双11”已经成为全民参与的购物节,但记者通过身边朋友的小范围随机采访发现,不少人今年“双11”的购物计划并未比去年多很多,有部分甚至出现减少的情况。从这个角度看,电商平台在“双11”呈现的高速增长态势恐怕已经走到了尾声,毕竟,基数已经越来越大了,而能够挖掘的增量市场也越来越少了。

为了解今年的销售目标,《投资者报》记者试图采访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但未得到回复。如果真的出现销售增长放缓的局面,阿里、京东等巨头又将如何应对?上述两家公司同样缄默不语。

那么,行业专家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投资者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互联网协会青年专家、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向远之,他对此表现得并不悲观,认为电商巨头们的销售应该仍会平稳增长,不会停滞。

线下破局之路

从电商巨头们近年的动作来看,从线上往线下拓展也是一条破局之路。

自去年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以来,随后阿里陆续在A股入股了一批零售企业,如苏宁云商(002024.SZ)、百联股份(600827.SH),京东也入股了永辉超市(601933.SH)。这些案例都被视作商业零售业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示范。那么,这种融合与几年前热炒过一时的OTO模式有何区别?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曾如此解释“新零售”概念: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将“人、货、场”等传统商业要素进行重构的过程,包括重构生产流程、重构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重构消费体验等。每个企业都将走向数据公司,完成消费者的可识别、可触达、可洞察、可服务。

这句话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随着新零售更深度地打通和融合线上线下的商家,包括向上游延伸到设计、制造,向下游延伸到物流、仓储、配送,你的购买行为大数据,一定会比你妈都了解你,而这些大数据可以帮助商家更好地为你服务。

简单地举个例子:现在消费者通过天猫或京东超市购买日用品或者生鲜产品,当天即可送达。这不是电商跟实体商超抢生意,而是线上接单,线下直接配送,线上线下可能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联合体。

这样的模式看起来当然很美好,但向远之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到目前为止,(线上线下)好的合作标的已经不多了,虽然实体零售业获得了电商的流量入口,互联网公司则可以占据线下场景和数据,甚至仓储物流也可以合作,但是不同企业间的管理、对接和利益分配,长期来看是一个问题。

无论如何,“双11”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整个零售体系。向远之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双11”让电商行业都开始热衷于造节,对实体零售业冲击过后,下一步的投资机会可能会出现在那些帮助线下的零售业进行门店改造的企业。此外,智能物流、科技金融企业等配套行业也有望迎来新的机遇。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