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逐鹿AI金融 谁会胜出?

2017-11-12 10:31:19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未来这个格局怎么发展?现在看来不清楚,但这又是一件特别有益的事情。当然金融科技它有潜在的风险,数据的隐私问题,它对贷款最终的追责和管理问题,数字货币的发展问题,以及监管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在现在和未来不断地改变化和冲击金融机构,特别是科技金融机构的发展。”朱民称。

  11月4日,央行官网发表周小川行长的署名文章《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其中提及:部分互联网企业以普惠金融为名,行庞氏骗局之实,线上线下非法集资多发,交易场所乱批滥设,极易诱发跨区域群体性事件。要坚持金融是特许经营行业,不得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要稳妥有序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

  因此,牌照化管理将成为未来监管金融科技业务的主要办法。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在近日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院及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共同发布的《美国金融科技考察报告》中认为,监管科技涉及监管者、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及监管科技公司三个部分。

  首先,从需求角度与供给角度,不同于成熟经济体监管科技先由金融机构发起监管部门跟进,中国央行和监管机构具有更强的动力去发展监管科技。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非常重要,监管者重视风险预测,而人工智能技术恰可以为风险预测提供可能。最后,中国央行在监管科技方面重视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发展,或由监管机构独立研究与开发,或将研究与开发外包,也可由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按照监管当局的标准研发提供给监管当局使用。

  实际上,近年监管一直强调“穿透式”监管原则,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