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大限已至 新三板挂牌私募面临“生死劫”

2017-11-12 10:31:0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一位挂牌私募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目前已经提交了自查报告,股转系统在收到后或将制定公开披露日期,届时券商的核查报告也会一并披露。

  对于自查结果如何,该人士表示心里并没有底。虽然管理规模、年限都达到指标,但是规定第一条恐怕很难达标,而这似乎也是行业的共性问题。

  全球对冲基金慕荣投资创始合伙人赵众对记者表示,私募机构是否摘牌影响可能并不大。“我们可以对标国外的股权基金,国外股权基金上市数量不多。但是上市的基本都是管理资产规模已经巨大。关键在于,并非上市之后规模变大,而是规模变大之后才可以上市。如果国内私募在上市之后再把规模做大,实际上顺序反掉了。”

  “上市与否,其实它的本身的内在质量还是在那里,很多私募机构投资业绩其实并没太优秀,这其实对投资人也是不负责任的。”赵众认为,相比关注是否会被摘牌,私募机构提高自身的质量和能力才是关键。

  张驰认为,大部分挂牌私募肯定是想留在新三板上的。“我觉得私募肯定愿意继续留在新三板,毕竟根本不允许出去做广告,然后也不允许对外公开宣传,有这个平台在这里,能不断地公布自己的数据。如果干得好的数据,能让全社会都知道,会有更多人来买他的私募产品,实际上是非常有利的一件事。虽然暂时没有融资功能,但是流动性也比较差,它们肯定会想办法留在,毕竟全国有2万多家私募,挂牌新三板的才20多家,就很有名气了。”其对结果比较乐观,“股转公司轻易也不会让PE退市或者摘牌,因为从它的角度考虑,它只是把它规范就行了。”

  联讯证券研究院新三板研究组组长彭海认为,此次对私募机构的要求标准严格,意味着对挂牌机构的规模和资质提高了门槛,部分新三板私募机构大概率存在摘牌风险;同时,进一步明确限制类金融机构通过新三板融资,在大方向上直指防范金融“脱实向虚”。

  申万宏源证券指出,此次细化了挂牌金融类企业的披露要求,同时对不满足整改要求的金融类企业严格摘牌,体现了股转系统严格监管态度。服务实体经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将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旋律。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