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沪港通深港通两地银行三季度吸金能力不均

2017-11-07 07:25:5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本报记者 吕 东

虽然目前9家A+H股上市银行的A股估值较H股,仍处于全面溢价状态,但《证券日报》记者发现,这种比价的失衡状态似乎并未带动“南下”资金的投资热情。在上述9家银行中,今年第三季度港股通(沪)中内资银行股只有工商银行一家连续三个月均位列前十大交易活跃股名单之中。而沪股通资金的代表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在多家上市银行中的持股数量则是增持的家数要多于减持家数。

9家银行A股全面溢价

内资银行股并未受青睐

目前,采取“A+H”形式上市的内地银行包括国有五大行及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和民生银行等9家银行。交易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9家两地上市银行股的A股估值较H股全面溢价(已考虑汇率转换因素),其中溢价率最高的为中信银行溢价约43.9%。即使是两地比价最为接近的招商银行,溢价率也达到了7.77%。

其余7家两地上市银行中,光大银行溢价幅度为30.73%、交通银行溢价25.58%、建设银行溢价21.18%、农业银行溢价20.02%、中国银行溢价19.31%、民生银行溢价29.83%。工商银行溢价15.25%。截至上周五,9家两地上市银行中,仅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的市净率大于1倍,其余7家银行的股价均已跌破每股净资产,处于破净状态。

虽然无论从两地股价比值还是从市净率方面来看,这些在港上市的内资银行股仍具有较强的的投资价值,但“南下”资金对于这类银行股的投资热情在第三季度并不高。或许是由于9家内资银行股价同样有所上涨,A、H股比价天平的失衡并没有带动内资银行股活跃度的大幅度提升。

《证券日报》记者查询香港联交所数据注意到,港股通(沪)今年第三季度的月度前十大交易活跃股中,只有工商银行一家连续三个月均位列其中,7月份至9月份工商银行合计买入及卖出金额为290.26亿港元。虽然在8月份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也曾在港股通(沪)的十大交易最活跃名单中出现,但这两家银行的净买入金额要远少于净卖出金额。

“北上”港资入驻

多家银行前十大股东名单

“南下”资金对于在港的内资上市银行投资意原不高,而沪股通、深股通这两只“北上”资金的账户——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在今年第三季度则有所斩获。随着A股上市银行三季报的披露完毕,这位港资“代理人”在多家银行三季报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均有亮相。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