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装备走进校园。 新华社发
“个性塑造、形象设计、App应用……”这些本是培训机构里的项目进入了大学生的课表;“录小视频上热门、开直播……”这些生活中的娱乐项目成了大学生的学习内容。“培训三个月结束后可以和公司签约成为全职网红主播……”重庆工程学院“星运网红(行业)学院”的18名学生可能曾这样憧憬过,却没有想到这件事本身就迅速“红”遍网络。由企业与院校共建的“网红学院”引发了舆论质疑。多位教育界专家学者密切关注此事,深入分析,有一个基本的看法:高校教育和商业培训界限不能模糊。
“网红”不足以称“专业”
重庆工程学院“星运网红(行业)学院”甫一成立,就引发了大众热议。重庆工程学院表示,“星运网红(行业)学院”不是该校的独立学院,也不是学校的一个具体专业,只是重庆工程学院与当地某一文化传播企业合作的一个培训项目。“这算是一个网红方向的定向班,企业方面提供培训老师和实践机会,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学生自愿参与。”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这个项目只是一种尝试,如果运营效果不错,未来有可能会正式申报这样的专业。
那么,在互联网、自媒体高速发展的行业氛围里,“网红学院”是否应该成立?
“把它称为‘网红学院’,我个人不是很赞同。在很多普通人眼中,‘网红’这个概念褒贬不一,但是可能贬的意味更多一点。”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夏鹏翔告诉记者,“‘网红’是一种社会现象,并不具备专业和学院的内涵,能不能成为职业,需要时间来检验。”
“一开始看到这个‘网红学院’时,我就觉得把它称为一种培训更合适。比如说企业需要这一类的人才,有目的性地对有意向的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培训。”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授邹宏秋认为,“网红学院”成立的初衷,可能是考虑到个别企业的个别需求以及一部分学生的创业就业倾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大学成立学院、开设专业及课程要考虑专业机制、成立学院的条件、招生规模等问题,并由学校学术委员会结合学校办学条件、社会需求进行多方面论证。而“网红学院”只是跟就业相关的学生培训项目,并不能称之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