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近年来我国在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上的重大创新,也是经济“稳增长”和“调结构”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提高民营企业参与积极性,一系列鼓励性政策相继发布,但研究显示民营资本在PPP领域中的市场份额自2015年底以来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为何民营资本在PPP领域“裹足不前”?专家认为,当前PPP项目的合作模式和采购模式的限制、金融支持政策难以落实以及市场竞争加剧是导致民营企业参与度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对此,专家建议从提振信心、提升机遇和改善融资环境三方面着手解决该问题。
民营资本在PPP领域
市场份额持续走低
日前,专注于PPP行业大数据研究的市场机构明树数据,跟踪统计了2014年以来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数据,结果显示,无论以成交规模占比还是以成交项目个数占比作为分析指标,民营资本在PPP领域的市场份额自2015年底以来呈现出持续下降态势。这些数据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网、各地方政府采购网、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上市公司公告、全国企业工商信息查询系统等。
数据显示,2014年是我国新一轮PPP实践的起始年,中央企业率先进入这一市场,地方国有企业紧随其后,民营企业开始逐渐参与;2015年,民营资本在PPP领域的市场份额达到最高,当年民营企业中标PPP项目个数占已落地项目总数的55.7%,民营企业中标总投资规模占已落地项目总投资规模的35.5%;而2016年至今,民营企业在PPP领域的扩张趋势呈反转态势。截至今年7月,民营企业中标PPP项目个数占比已下滑到47.6%,民营企业中标总投资规模占比也下滑到24.7%。
明树数据总经理、财政部和发改委PPP专家库双库专家肖光睿介绍说,资格预审环节是PPP项目采购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资格预审的情况作为其主动参与意愿的指标,2015年末民营企业主动参与PPP项目的个数占比达到90%,但最新的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参与资格预审的项目个数占比下滑到78%,这显示出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主动性和通过PPP项目资格预审能力均呈现下滑趋势。
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共有约1200个民营企业参与了国内的PPP项目,共获得了约1900个、累计规模约1.5万亿元的PPP项目。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自于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以及北京市,这些区域也是传统民营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区。另外,民营企业中,尽管非上市企业占据了大多数的市场份额,但上市企业整体呈现出更强的项目获取能力,70家上市民营企业共斩获了超5000亿元的PPP项目,占比超30%。而从行业背景看,建筑承包商背景的民营企业是主力军,获得了近6000亿元的项目总额,占比40%,与市场整体发展状况较为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