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从三大内涵上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017-10-23 08:55:5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作者:雷振华

“不少银行‘换汤不换药’式的服务创新,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渴求,经济实体‘等米下锅’的窘境仍然存在。”

据中国财政部消息,今年前9个月,全国财政运行情况总体良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为财政增收形成有力支撑,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财政支出进度加快,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1至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129亿元,同比增长9.7%。

从数据中可以发现,由于全国实体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不断呈现,为财政增收打下了基础。正是国家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十分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才有了今天可喜的变化。

回头来看,随着对2008年以来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反思的不断深化,实体经济的地位在全球范围内再次受到空前的重视。在危机的发源地美国,2012年伊始,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郑重提出加强美国制造业的发展,保持美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发展。德国总理默克尔也表示,欧洲要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

实际上,国际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根源在于欧美发达国家银行业在支持经济发展中“脱实向虚”,导致银行之间互相套利愈演愈烈,违背了实体经济支撑金融命脉的物质本源。而我国经济正是由于始终坚持了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体的宏观决策,才避免了遭受金融危机的侵害。

在今年7月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科学指明了金融工作的三大任务: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作为金融主体的银行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既是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选择,又是回归本源、聚焦主业、完成服务实体经济任务的应有之义。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