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前三季度180多家交易场所获得核准

2017-10-13 09:57:5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今年前三季度,各类交易场所的公司注册仍很火爆。据期货日报记者逐月逐日统计,从2017年元月全国进行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回头看”开始,至10月1日前的三个季度,至少有183家各类交易中心/市场向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提交公司注册申请,《工商总局企业名称核准公告》向社会公示这些企业名称预核准的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类交易场所从“怀胎”到“出生”有多么不易,环境特别不适合“坐胎分娩”。从2017年元月份起,全国开展了史上最为严厉的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回头看”。这次清理整顿,既要“回头看”,又要“扎实干”——对交易场所“该关闭的坚决关闭,该规范的切实规范,该整合的限期整合,该转型的及时转型”。2017年,对已出生成长中的交易场所来说,“活着”十分不易。这些新“出生”的交易场所,尝到了“超生游击队”的滋味,由政府给予优厚政策、“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环境不再,从国家层面到各地管理部门下发“十二道金牌”,对公司注册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使用“交易所”“交易中心”“交易市场”等字样的公司原则上不予申批。从月份上看,1月份在工商部门进行名称核准注册的交易中心/市场最多,计有34家。接着为2月份和8月份,各占31家。5月份最少,为15家。

  记者梳理对比发现,2017年在工商部门进行名称核准的各类交易场所/市场较为集中,而不像去年那样类别很分散,主要集中在三大类上,其中,传统商品类交易中心/市场独占鳌头,为86家,如果加上新涌现的数字商品类交易中心/市场,商品类交易中心/市场总计108家;文化艺术品类与2016年排名相同,在数量上仍名列第二(占42家);位居第三的是金融资产类交易中心,占20家。

  统计表明,我国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和传统文化艺术类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内在要求强劲,速度加快,不为政策所左右,从数量上看,大宗商品电子类交易市场已成为各类交易市场的绝对主体。这也表明,传统批发市场转型为电子化交易,既降低了经营成本,又帮助企业与客户、供货商以及合作伙伴建立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建立客户忠诚度,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订单处理效率得以降低成本,比传统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从注册范围来看,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名称核准公告的各类交易场所,比目前运营的交易场所覆盖面要宽泛得多。现运营的交易所,大多以各省(市、自治区)或各省(市、自治区)相关市的名称来命名,而这些新核准的交易场所,同去年一样,以省市名称命名的微乎其微,绝大部分交易场所看不出所在地。

  不可否认,尽管国家和地方严格把关“出生证”,但各地纷纷注册交易场所风头仍劲,一方面说明市场有需求,另一方面反映了重复建设现象仍很严重。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