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中产资产配置逻辑生变:可以这样保卫你的财富

2017-10-08 09:01:52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节前持股还是持币呢?A股后市如何走?可以怎样保卫自己的财富?”

  普通投资者舒女士这样问,她在全国拥有数套房产;A股市场也有些许布局,但账面价值亏损依旧;都说A股已呈结构性牛市态势,可她并未抓住机会;考虑女儿几年后出国留学的用汇需求——她不知是否应该逢低买点美元;或者再投资些别的资产?

  目光到底该投向何处?这并非舒女士一个人的困惑。作为一般投资者的她,可投资资产在数十万至上百万人民币之间;还有不少可投资资产达数百万乃至千万元人民币的高净值人士也同样备感彷徨与焦虑……

  今年年初至今,一场前所未有的去杠杆行动在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展开。去杠杆带来的深刻变化贯穿至了整个金融市场,对家庭的财富亦产生了巨大影响。A股市场间接受益、债市承压、一级市场则得到了“回归实体经济”利好的助推。

  回头来看,今年投资市场的机会主要的驱动力是来自于监管政策,“强监管”成为了把握投资方向的主脉络——类似特征可能仍在持续。

  按照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的投资逻辑,存量经济主要带来结构性机会,增量经济主要带来整体性机会。当下中国已步入存量经济主导的时代,意味着市场整体向上的趋势性机会大幅减少,投资应更为注重资产配置结构的合理性。

  “作为大类资产,房地产已占到中国居民资产配置的64%左右,明显偏高了,建议加大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如股票、债券或各类基金,还有就是外汇、黄金等。”李迅雷称,甚至扩大海外资产配置也是必要的。

  抑或,将选股的复杂问题变成寻找“便宜的好公司”之相对简单问题。

  如此,就能保卫我们的财富吗?透视贯穿金融市场的去杠杆,拨开经济周期的迷雾,投资者能否找到一种简单的投资逻辑?

  去杠杆贯穿金融市场

  A股市场在4月份的惊心动魄表现依旧令人记忆犹新。当月初,随着雄安新区的规划横空出世,雄安新区概念掀起了一阵波澜壮阔的行情,而从4月中旬起短短不到10个交易日的时间,沪指全年的涨幅便迅速被全部抹平。

1234...全文 7 下一页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