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亦欣
上市公司中集中了盈利性与公司治理俱佳的企业,也聚集了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
《证券日报》记者结合Wind数据和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综合统计的上市公司“抵押借贷”类公告统计,截至9月21日,今年以来在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与信托公司共发生42起借贷或者拟借贷行为,其中已经签署了贷款合同的信贷行为32起,贷款总额达到130亿元。
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渤海金控手笔最大,渤海金控一次性向中信信托借款15亿元,为上市公司借款最高额。不过,这笔贷款,中信信托以分期发放的形式借贷的,公告显示,在协议签署当日,中信信托向渤海金控发放了7.8亿元贷款,为总贷款额度的一半。
中信信托也是壕气十足,向上市公司共发放2笔贷款共计22亿元。除了向渤海金控借贷15亿元以外,还向新光圆成贷款7亿元。
其次,兴业信托向上市公司共发放3比贷款共计16.1亿元,仅次于中信信托。其中,兴业信托向飞马国际贷款3亿元,分两次向新疆城建贷款11亿元和2.1亿元,除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性资金外,还用于支付股份认购价款;贷款期限均为3年,贷款利率分别为每年5.8%和5.5%。
而今年以来上市公司与信托公司的借贷利率差异也很大。贷款年利率最高为12%,最低为5.5%,相差一半多,差距悬殊。贷款利率最高的为世纪星源向陕国投的信托贷款,借贷人民币1亿元,有效期2年,第一个贷款年度借款利率为12%/年,第二个贷款年度借款利率为10%/年;而贷款年利率最低的为易事特与兴业信托签署的信托贷款合同,贷款金额为2.1亿元,期限为36个月,年利率为5.5%,且贷款利率不随国家基准利率调整而调整。公告显示,该笔资金将用于支付上海国富光启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发行股份的认购价款及置换前期已经支付的款项。
不过,仅通过上市公司的公告,有时无法分辨信托公司是以自有资金还是信托计划的形式进行贷款,且部分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或者孙公司并未披露贷款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