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普通意外险变身境外旅游险 设计坑人理赔“跑断腿”

2017-09-28 07:32:5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消费者表示,保险产品设计应走心;专家提醒消费者买保险应看清条款

■记者 冷翠华

“十一”长假将至,在不少人的出行计划中,都少不了一份保险保障。

保险消费者张程(化名)是一名出游必配保险的人士,多年未进行理赔。但曾经的一次理赔经历却让他深深体会到“跑断腿”的感觉,并呼吁保险公司设计产品要走心,不要让消费者掉坑里;与此同时,业内人士也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最好留心条款细节,前期多费点心思才可能带来后期的顺利。对于假期出游的保险配置,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被拒赔才发现条款“硬伤”

在一次欧洲游期间,张程因意外受伤而到当地医院进行治疗。回国后,当他向购买境外旅游险的保险公司发起理赔时,却遭到了拒赔。

让张程没想到的是,该保险公司的拒赔理由之一是:此次医疗不在该保险合同指定的二级及以上医院范围内。得此反馈,张程才又仔细看了该款境外旅游险的条款,原来,这款所谓的境外旅游险条款就是套用的国内普通意外险条款,而“二级及以上医院”也仅仅是针对国内医院。

明明购买的是境外旅游险,为何对应的意外受伤就诊医院却是国内的医院,张程百思不得其解。保险公司拒赔也让他不能接受。他一方面向保险业的朋友求助,一方面通过保监会的投诉渠道反映问题。经过多次沟通,最后,该保险公司与张程达成了赔付协议:按合同约定的九成进行赔付,可谓一波三折。

事情虽然得到了解决,但张程认为,该保险公司将国内普通意外险换个名字就当作境外旅游险销售本身不合理,在理赔环节还以“治疗不在二级医院范围内”为由拒赔更是让人难以接受。受此次理赔事件的影响,这家保险公司也发现了该产品的问题,进行了下架处理。

业内人士表示,跳出该事件本身来看,此次理赔波折反映出当前我国保险市场上买卖双方的心态都还不成熟。虽然这家保险公司下架了奇葩产品,但不排除还有类似的产品在售。

首先,从卖方来看,这款保险产品存在名不副实的情况,名字是境外旅游险,销售人群也是境外旅游人群,却是对应的国内医疗体系。“如果是无心之过,那只能说明太不专业或者太不走心;如果是故意为之,那就是赌出险率和拒赔成功率。”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