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新开发产品将不再“捂” 保障型市场正酝酿变局

2017-09-28 07:32:5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我们的产品储备不少,但以前很少推保障型产品。”一家成立尚未满3周年的新兴寿险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称。他表示,公司开发了定期寿险、重疾险等诸多保障型产品,但此前主要通过银保渠道销售理财类保险产品,直到有一次被监管人士“敲打”,才下定决心往保障业务上转型。“在此前的大环境下,我们未能免俗,希望抓住机会大干快上,不太重视保费低、规模小的保障型市场,而现在则要从思想意识、渠道建设、费用激励等方面全面转型,推动保障型业务发展。”该人士表示,转型已迫在眉睫,也需要夯实基础,险企需要在渠道考核、销售培训、产品升级等方面多措并举。

寻找差异化突破点

事实上,在整个寿险行业面临大调整的背景下,不仅以前走“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的险企压力较大,必须尽快明确转型发展的道路,而且传统险企也有新担忧,那就是随着险企的全面转型,传统保障型市场领域将有更多参与者,其自身原有的优势或许将不再凸显,他们也必须重新定义“差异化”竞争。

“我们已经成立15年,一直重点在保障型市场耕耘,整体经营比较稳健,但现在我们也有新的担忧。”某中小寿险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在保险业飞速发展的最近几年,尽管保险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但一方面整个保险市场的盘子在不断做大,另一方面,不同险企走的路子差异较大,有的侧重发展万能险,有的侧重发展投连险,“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做保障型业务,重点开发三四线城市甚至更小地方的市场,一定程度上有差异化竞争优势,但现在,所有的险企都转向保障型业务,意味着参与者大增,即使三四线城市的竞争也料将更为激烈,因此,我们必须再次调整策略,不能继续沿用过去的打法。”该负责人表示。但是,对于如何调整策略,是否可以去大中城市争夺一席之地,他坦承,目前还在思考中,尚无十分确定的答案。

阵痛难以避免,必须放眼长远。这是在采访中大家表达的较为一致的观点。事实上,一些转型行动较早的险企已经走过了最痛苦的时期,正准备迎接黎明的到来。

综合业内的分析,未来,寿险行业在保障型市场掘金的大方向离不开养老和医疗健康领域,部分险企在这些领域已有诸多布局。例如,在养老领域,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险企投资了多个养老社区;新华养老去年开业,人保养老预计今年内将开业,专业的养老险公司队伍不断壮大。在医疗健康领域,中国平安打造了独立的健康管理平台——平安好医生,9月22日,其又战略入股目前全球最大的汉方药制药公司——日本津村株式会社,交易完成后,平安人寿将持有津村10%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从大方向看,保险公司应重点研究保监会134号文提出的支持并鼓励大力发展的人身险产品。”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围绕鼓励发展的四大市场开发设计相应的产品,并在战略、渠道、人力等方面全力配合,或许能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突破口,而落实到各公司身上,又必须结合自身定位、特点去摸索一条可持久的发展之路。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