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欧洲经济的“默克尔”曲线

2017-09-26 07:42:5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几年前那场债务危机时常如影随形。在许多与会者的记忆里,这是为期三年的欧债危机的谷底。2011年二十国集团峰会(G20)11月3日-4日在法国戛纳举行,与会者在欧洲零距离讨论欧债危机等问题。

“那一刻,我们所知的欧元区显然可能已经解体了。”参加戛纳会议的法国代表团的一名成员表示,“随着危机蔓延,在那一刻,已处在崩溃的边缘。”

希腊在政治上发生内爆;大到无法纾困的意大利,似乎要不了几天就会被全球金融市场赶出门外;同时,尽管萨科齐和奥巴马相信,必须大幅增强欧元区的“防火墙”(亦称“资金洪流”)才能抵御惊慌失措的债券交易员的攻击,但他们两人怎么都无法说服默克尔让德国加大对这一“防火墙”的贡献。

“这不公平。我不能代替德国央行做决定。我不能这样做。”虽然欧元区被希腊和意大利搞得走到了内爆的边缘,而德国经济是整个欧洲大陆的坚实堡垒,但此时此刻却是默克尔被逼到墙角。

默克尔的反对立场源于历史的“旧伤”: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岁月里将魏玛共和国推入绝境的恶性通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央行的印钞机造成的;当时的德国央行为支付战争赔款大量发行货币。

在德国的坚持下,欧洲央行以德国联邦银行为模板建立,后者在上世纪50年代成立时被赋予了完全独立的地位,使其免遭政客的插手,以免重蹈上世纪20年代的覆辙。德国政府还要求《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禁止欧洲央行购买主权债券。欧盟在1992年签署了该条约,为创建欧元奠定了基础。

在2011年11月的那个夜晚过去不到一年后,欧洲单一货币的生存危机无论从哪个视角看都将画上句号。一度威胁要瓦解欧元的市场将被驯服,看似无穷无尽的通宵达旦的紧急峰会将告一段落。

当欧元区危机的历史被载入史册时,从2011年末贯穿2012年的那段时期将作为永久性改变欧洲一体化计划的几个月被世人铭记。严格的预算规则被确立为不可侵犯的纪律;国家层面的银行业监管职权被剥离;而欧洲央行将开动印钞机,成为陷入困境的欧元区主权国家的最后贷款人。

难民:被稀释的权威

这是面对欧洲难民潮以来德国的首个全国性选举,选举结果也被解读为债务危机后,选民对默克尔难民政策的信任投票。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