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企业运动会竟设半马致员工猝死 赛事泛滥应降温

2017-09-26 07:02:52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随着健康生活理念的风行,酷跑、脱光跑、夜光跑等诸多跑步项目也是层出不穷,而作为铁人三项之一的马拉松更是为专业跑友所青睐。

  对于各大赛事承办城市而言,在推广城市知名度之外,马拉松已被看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吸金利器。而这一点,间接导致国内的马拉松赛事密度惊人。

  今年初,人民网发布了《2016中国马拉松传播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去年全国举办了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赛事约328场,参赛人数达到279万人次;其中,举办马拉松赛事前四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34场、江苏33场、山东和广东均为20场。

  《报告》透露,上海、北京、厦门、大连、广州等地已经形成了“马拉松旅游经济”,衍生出了种类繁多的马拉松旅行产品,或许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不过,该《报告》也指出了国内马拉松赛事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猝死、替跑、信息错误、保障机制不健全等。

  而光明日报在近期的一篇报道中也指出,从2010年的13场到2015年的134场,再到2016年超过200场,全国马拉松赛事数量实现N级跳,但遗憾的是,一些赛事的组织和管理水平与公众的期待尚有差距。

  2017年,火爆的马拉松赛事依然没有降温。据一名跑友介绍,仅在刚刚过去的9月23、24日周末两天,国内便有大大小小近40场全程或半程马拉松赛事。

  马拉松应该理性降温

  马拉松赛事的蓬勃发展,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推动。

  7月13日,国家发改委、体育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7年)》的通知。通知对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作了规定。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彭维勇表示,要积极创新行政管理服务方式,调动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服务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通过政策保障、资金扶持、标准引领、平台支撑和金融服务等手段,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共同扩大马拉松、自行车等赛事活动的供给。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