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对话复旦旁听的小学生:不打王者荣耀 太简单

2017-09-25 22:26:52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图说:颢文正在和复旦老师交换朋友圈。网络图

名家讲座不是经常有,陈女士便想到到大学听课试试。今年二三月份开始,母子俩便经常到大学里旁听课程,足迹遍布复旦、同济、交大、华东师大等学校。陈女士为儿子从复旦几千门的通识课程中初筛出一些适合的,以人文类的居多,再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其中不少教授是曾经听过讲座的,“教授们都很和蔼,有的还来和我们打招呼‘小朋友你又来上课啦’”。

很多人疑问,院士教授的讲座、大学里的课程,十岁的孩子能听懂吗?“大学里的通识课程其实不难懂,很多都通俗易懂,比如基因科学,一些古文课,老师都会讲很多例子、故事,讲得好玩一点,为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陈女士说,相比之下,之前听的讲座内容更难、更专业。

更重要的是,颢文从小就对科学知识、古文历史等感兴趣。幼儿园时,父母陆续买了百科全书、《爱因斯坦的圣经》、《寻找时间的边缘》等科普读物,他都听得很认真。有一次考试要求用“洞”组词,颢文写了“虫洞”、“白洞”(白洞理论主要可用来解释一些高能天体现象),让语文老师也哭笑不得。

从三年级开始,颢文接触都是成人书籍了,家里订阅了《环球科学》、《牛顿科学世界》,《美国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地理》等杂志。从这些书籍和杂志里,他能看到最前沿、最新发布的科学研究,接受了很多最新资讯,所以在陈女士看来,颢文能听得懂这些通识课程是很正常的。不过她也坦言,“他能知道研究了什么,但是不懂为什么,这个是需要通过科学研究的”。很多人现在都在议论颢文去听量子力学的课。其实那是他第一次去听。“他看过一些这方面的书,听得懂一些,但是计算、公式肯定是不会的。”陈女士说。

“很多人以为他很神,但其实他就是个普通的孩子,一个‘爱问为什么’的孩子。”陈女士说,颢文时常会跟他们讲“黑洞是什么”、“水里有一根头发,其中有哪些原理”,一讲就是好半天,也时常会提出很多问题,但其实她与丈夫都不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也都不擅长这些内容,“现在听讲座、听通识课程,正好有院士、教授们能解答他的问题了,所以他特别喜欢”。每次听完课,颢文回家之后都会继续找更多的书籍、看一些相关方面的纪录片。在陈女士看来,这正是她带孩子听讲座、到大学听课的初衷: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院士和教授们的人格魅力和榜样作用也不断激励他,告诉他如何学习、为什么学习,走一条创新的路。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