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标普调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这事儿该怎么看?

2017-09-22 17:12:07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9月21日下午,标普宣布将中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A-降至A+,展望调整为“稳定”。标普给出的主要理由是:中国信贷增长可能带来金融风险。这是自1999年以来,标普首次下调中国主权评级。

9月22日上午,中国财政部就标普前一日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作出回应,称其为一个错误的决定。新华社也援引专家观点称,标普评级所采用的理论已然跟不上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中国可以把标普的部分判断作为“善意的提醒”,但完全不必削足适履。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指出,部分海外观察人士,包括其评级机构,在评估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时候显得有点滞后。权威专家也直指评级报告“不客观、有矛盾、太短视”。

中国财政部:标普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中国财政部网站周五刊登答记者问称,标普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令人费解。标普关注的信贷增速过快、债务负担等问题,多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老生常谈”,这种看法忽视了中国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特点,忽视了中国政府支出所形成的财富积累与物质支撑。

中国财政部称,“很遗憾,这是国际评级机构长期以来所持的惯性思维与基于发达国家经验对中国经济的误读。这种误读也是对中国经济良好基本面和发展潜力的忽视。”

财政部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财政收支形势也趋好,未来随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国仍将保持较强的经济增长韧性。

至于标普特别强调中国信贷增速过快,会削弱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财政部回应称,长期以来,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国家,居民部门的储蓄大量通过金融中介转化为企业部门债务。

中国财政部答记者问称,“高储蓄支撑了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银行贷款一直在全社会融资中占据主体地位,只要审慎放贷、强化监管,防控好信用风险,完全可以保持好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新华社:标普下调我国主权评级 中国不必削足适履

针对标普下调中国主权评级,新华社今日发表文章,援引专家称,标普评级所采用的理论已然跟不上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难以及时、客观、全面呈现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更无法指明中国经济发展趋向。

相关报道:

    关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