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7月寿险“老七家”份额升至57%

2017-09-12 07:33:3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每经实习记者 胡杨 每经编辑 赵桥

在保监会数度发文规范人身险,强化万能险产品监管的背景下,寿险市场的业务结构调整显著。具体表现为:全行业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强势增长,绝大多数险企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占规模保费收入比重持续回升,中短存续期业务保费出现断崖式下跌,“保险姓保”的监管理念逐步得到落实。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保监会定期披露的统计数据来看,凭借业务上较强的“保障”属性,“老七家”整体的市场份额实现回弹。今年7月,“老七家”的规模保费收入之和在寿险行业所占的比重为56.79%。

具体到个体来看,在市场份额方面,以泰康为代表的几家险企均呈现保守回升态势。除此之外,也有部分险企,如国寿及新华目前的份额与其2011年的“巅峰状态”尚存在一定差距。

“老七家”仍占寿险“半壁江山”

近日,保监会公布了今年前七个月的保费数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据此统计发现,进入2017年以来,在中短存续期新政的持续影响下,寿险市场的业务结构调整显著,寿险界“老七家”的市场份额也随之回升。

具体来说,今年1~7月,“老七家”的规模保费收入之和在寿险行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4.92%、36.91%、50.86%、55.45%、60.92%、62.87%和56.79%。除2月份有安邦人寿异军突起外,相较于万能险“井喷”时期,“老七家”整体的市场份额有了明显攀升。

人身险行业的“老七家”,指的是国寿、平安、太保、新华、泰康、人保和太平。正值顶峰的2011年,这七家保险公司曾豪取寿险界八成有余的规模保费收入,市场份额一度达到了83.16%。

不久之后,万能险之风乍起,搅动了这平静的“一池春水”。2013年起,部分中小险企凭借中短存续期产品“弯道超车”,“老七家”的市场份额也开启了“四年连跌”模式。据记者统计,2013年至2015年,“老七家”的规模保费收入占全行业之比分别是:70.34%、62.95%和50.17%。到了2016年,这一指标触底,为45.59%。就在这一年,曾豪迈提出“寿险主业‘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国寿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家的市场份额下滑到17.28%。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