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分化的QDII基金有何“苦衷”

2017-09-05 21:46:44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5日讯(记者周琳)细数各类公募基金产品,“脾气”最难测的要数QDII基金。自2007年首批QDII产品诞生至今,10年来真正表现稳健的QDII凤毛麟角,大多数产品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面前折戟,而更多的产品走上“好一年,孬一年,平平常常混一年”的分化之路。

  Wind资讯显示,纳入统计的203只QDII基金中,成立以来单位净值不足1元的达95只,单位净值不足0.2元的达39只,超过1元的达108只。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QDII成立多年来仍未回本,有超过1半的QDII实现浮盈。

  这200余只QDII基金中,有150只成立以来实现了份额净值正增长,为投资者赚到钱,其中不乏国泰纳斯达克100、交银全球精选、富国中国中小盘等近5年内净值增长率超过100%的高收益产品。但也有53只出现亏损,其中国泰大宗商品、信诚全球商品主题、银华抗通胀主题、中银全球策略等在成立近5、6年间,净值下跌超过40%,成为“拿的越久,跌得越惨”的奇怪基金。该如何看待QDII基金的分化趋势?投资者还能继续靠QDII投资海外吗?

  “出海”十年终回面值

  QDII是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的英文简称。作为普通百姓对外投资者的重要工具,我国QDII基金发展始于11年前,2006年11月国内首只公募QDII基金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正式发行。2007年7月,《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以及《关于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实施,开启我国QDII基金探索阶段。随后在2007年首批出海的4只QDII基金陆续发行。

  然而,首批QDII的业绩表现难言乐观。华夏基金日前披露华夏全球精选基金的单位净值显示为1.015元,这是该基金成立近10年来,单位净值首次超过1元。同样成立于10年前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嘉实海外中国混合、南方全球精选截至9月5日的单位净值仅为0.7551元、0.8500元和0.8570。通俗地说,不考虑通胀因素,10年前分别认购这4只QDII基金,至今1只刚刚勉强回本,其余3只仍亏损15%至25%。与当年火爆异常的募集场面相比,被誉为海外理财专家的QDII业绩表现令人唏嘘。

  放到时间轴上纵向看,QDII基金的分化情况更加明显。第三方研究机构金斧子投研中心统计显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内投资者对QDII基金的热情大降,仅发行了5只QDII基金,总募集的份额仅50.53亿份。2009年QDII基金发行“交了白卷”,可见当时基金公司和监管机构的谨慎态度。从2010年开始,随着海外市场回暖,QDII基金的发行数量和规模逐年上升,但风光不再,募集规模大多在5至10亿份之间,反映出投资者的信心有待提升。

  “长期看,QDII基金的业绩随国际市场波动情况较多,能源类QDII是这类基金业绩分化的代表。”国元证券研究员冯迪昉表示,2013年开始因抄底油价的资金和套利资金涌入,导致华宝兴业标普油气等能源、资源类QDII规模大增。但是好景不长,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国际原油市场陷入“大熊市”,油价出现恐慌性超跌,国内3只石油和天然气QDII同样遭遇杀跌。2015年QDII基金整体飘红,但业绩分化较为明显,其中不动产、黄金、油气等3类QDII基金表现不错,但是后期又出现回调。

  金斧子创始人张开兴认为,总体看QDII基金的业绩稳定性不如国内的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尽管有些QDII产品取得不错收益,但在投资者认可度方面远不如国内同类权益产品。

  “它实际上不是一类基金”

  QDII基金的业绩分化和认可度低,根源是自身产品特性。“QDII基金实际上不是一类基金,而是各类型‘出海’基金的大集合。这一概念与‘外国人’概念如出一辙。表面上看,外国人是一类人,实际上外国人包含了除中国人之外的其他各国人。如果细分起来QDII的投资标的五花八门,投资市场也千差万别。”格上研究中心分析师杨晓晴说。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部数量的QDII基金净值合计为951.84元,占全部基金资产规模的比例仅为0.89%。尽管规模占比很小,但目前市场上的QDII基金既有跟踪指数表现的被动型产品,也有依赖于基金经理的主动型产品。

  海通证券将QDII基金分成7大类。第一类是成熟市场组。包括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指数和医疗行业指数;第二类是新兴市场组。包括恒生指数、金砖四国指数、亚洲(除日本)指数和恒生红筹指数;第三类是资源组。包括能源行业指数、原材料行业指数;第四类是地产相关组。包括美国REITs指数等;第五类是奢侈品相关组,包括道琼斯奢侈品指数;第六类是逆周期组,包括美国债券指数等;第七类是避险组,包括黄金现货,商品基金等。

  海通证券基金首席分析师单开佳表示,按照指数标准分类将QDII分成7类看似很多,事实上这些QDII基金子类别之间的差异较大。每个子类别的整体收益都具有足够独立性。从经济意义上看,新兴市场组代表了全球工业产成品市场,即“世界工厂”,其受到终端需求和库存的影响,容易产生同频共振。成熟市场组中以美国市场指数为主,除常见的纳指和标普500指数外,还包含了医疗行业指数,这与医疗创新和大型药厂集中于美国不无关系,也代表了全球的终端需求。资源组以能源提供商和工业原料加工商为主,代表全球市场的上游行业。

  正因为QDII基金如此复杂,业绩表现才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征。若单列出某一类QDII产品的历史业绩,反而容易区分或表现相对稳健。例如,Wind资讯显示,目前市场上9只大中华类QDII基金成立以来的平均收益为19%,基本与区域内经济体的走势相同,海外债券类QDII则基本与经济走势相反,能源类QDII的业绩基本围绕全球能源市场周期性波动。

  QDII分化严重的另一大因素是面临的投资风险与国内市场完全不同。国信证券分析师李腾表示,投资QDII产品的主要有三类风险。一是不同的海外市场风险,包括政治风险、金融风险以及海外上市公司风险等。二是信用风险。三是海外流动性风险。“要加强风控不仅需要构建多元化投资组合,利用金融衍生品以及密切关注海外市场休市安排,还要及时关注QDII的申购赎回流程以及限制。一般基金公司无限制条款,但外汇监管部门每年审批的QDII额度是有限的。”李腾说。

  三大劣势待改进

  QDII基金规模难有起色的原因还与自身发展劣势有关,主要包含缺乏优秀海外投资人才、产品自身成本较高、流动性差等三方面。

  张开兴表示,QDII基金投资于海外市场,极大地考验基金管理人的投研和管理能力。以目前QDII基金的资产规模,在国外只能是国际大资金的跟风者,若不能对全球复杂的金融市场有深刻的认识,把握准市场节奏,则难以获取超额收益。

  此外,投资到国外市场的QDII基金少了国内政策的保护和消息渠道,面临不同市场的挑战,投资难度加大。在国内资本市场开放程度还不高的情况下,大多数国内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海外投资经验较为有限,有些甚至不得不依赖于外部机构,降低投资自主性。

  在成本和流动性方面,QDII产品实在没有竞争力。QDII基金中绝大部分是开放式品种,其申赎成本高(1.5%至3%之间),赎回后资金到账效率非常低。即使能在二级市场上市交易的QDII品种,交易成本远低于一级市场的申赎费用,但由于交投活跃度较差,资金进出时也容易较大的冲击成本。整体看,QDII基金的投资成本较高,不适合频繁调仓。

  “在申赎流动性上,由于QDII基金投资于海外市场,赎回款需要经过外汇结算,各国交易清算规则也有所差异,综合赎回时间较长。目前大部分QDII基金的赎回款通常需要T+10日才到账,这也是此类基金产品需要进一步优化的环节。”杨晓晴说。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