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董希淼:遏制ICO乱局刻不容缓

2017-09-04 08:21:09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近来,以ICO名义开展的非法融资活动盛行,不少投资者陷入彀中,可能引发较大风险,打击、遏制这样的骗局刻不容缓。

所谓的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是指“首次数字代币公开发行”。这是一种模仿股票市场IPO(首次公开发行)的网络融资行为。简单讲就是,发起方在网络上发行一个虚拟的所谓数字代币,提前让你拿钱去买比特币等虚拟商品,然后用比特币来换这个即将发行出来的代币。为了吸引投资,发起方往往宣称其代币未来很有可能像比特币一样值钱,价格翻个几倍几十倍不是问题。你不能给人家人民币,但买代币需要投入真金白银,而且代币并非股权。

因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自2013年7月首个项目实施以来,ICO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2015年全球融资额仅为1400万美元。但随着相关技术发展及少数项目带来的造富效应,ICO近年来迅速成为投资焦点。特别是在我国,今年以来ICO融资额预计超过50亿元人民币,膨胀速度非常快。部分ICO项目在数小时内甚至几分钟内便完成募集,以“中国大妈”为代表的普通投资者纷纷跟风进场。受此影响,比特币、以太坊等价格更是连涨数百倍。

ICO项目基本与区块链技术有关,且需要以比特币等流动性较好的虚拟商品来投资,这样使得ICO项目逃脱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嫌疑。然而,当前ICO仍然处于“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一方面,ICO平台及相关项目发端于互联网,平台和投资者绕过监管机构,发布和参与境外ICO项目,其中违法行为难以监管。另一方面,比特币等交易平台买卖虚拟商品,没有记录、缺乏约束,容易成为进行洗钱和恐怖融资的渠道。

事实上,目前绝大部分ICO项目并非真正融资,只是打着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等高大上旗号,从事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发行方编制虚假项目白皮书,项目五花八门,根本无法查证。更为离奇的是,有些ICO项目连最基本的项目白皮书都没有,也能一两天骗取投资者数千万甚至上亿资金。

ICO野蛮生长,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并形成了较大风险隐患。打击、遏制ICO乱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首先,监管部门对此要加强监管。国际社会虽尚未对ICO监管达成一致,但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多数国家要求在客户适当性和反洗钱方面执行规定,并对所有交易行为进行监控。我国可参照网络借贷(P2P)的监管,尽快将ICO纳入到监管体系,涉及非法发行证券、非法集资等行为的更应严厉打击和取缔。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