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7成投行收入下滑:中原证券降76% IPO拼量难补定增

2017-08-29 11:45:3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8月28日,券商股焕发了久违的热情,一举助推大盘突破3300点关口。然而,热情的背后,券商股上半年的实际业绩如何?目前,已经有21家上市券商披露了上半年的成绩单,其中,券商的传统重镇之自营、投行业务轮廓也日渐清晰。对于大多数券商而言,在这两块业务上,这并不是轻松的半年。比如在自营上,中小券商要接受过山车的考验。而在投行业务上,则要面临“急掉头”的挑战。如何在不轻松的日子里调适自我,沉淀资源,这或许是券商上半年成绩单带来的思考。(杨颖桦)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投行多个融资品种受到从严监管。定增受今年再融资新规影响,发行节奏大幅放缓;公司债发行规模亦大幅缩水,主要因为政策和市场环境。但同时,监管层鼓励IPO发行常态化,让投行迎来业务机会。

然而,在IPO提速的上半年,投行的日子有变好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已陆续披露二十余家上市券商中报,76%投行收入普遍下滑,下滑幅度在2成-7成之间。主要因为定增收入在去年占比过大,投行业务“急调头”仍需时间调整。

  收入滑坡

今年上半年,IPO发行加速,券商投行收入表现成为市场关注热点。但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27日,今年以来共有21家上市券商披露中报,其中共有16家上市券商的投资银行收入呈现同比下滑,占比76%。

下滑幅度在20%-70%之间不等,平均跌幅为34%。其中中原证券同比下滑幅度最大,达76.19%;东北证券排在第二,跌幅为59.23%。

多家大型券商的投行收入亦遭遇滑坡。比如中信证券(600030.SH)下滑37.8%;申万宏源(000166.SZ)为-28.3%;国泰君安(601211.SH)-25.55%;华泰证券(601688.SH)-22.86%,国信证券(002736.SZ)-19.79%。广发证券(000776.SZ)表现稍好,下滑幅度只有1.51%,与往年水平保持平稳。

华南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解释,投行收入普遍下滑的原因是定增规模收缩太快。“定增募资规模远大于IPO,但再融资从严后,今年定增节奏总体放慢,主要以消化存量项目为主。”

在他看来,尽管上半年IPO发行加速,各家投行IPO储备项目得以迅速上市,但这仍然难以弥补定增下滑的规模,两者差距甚远。

以中信证券为例,“再融资”业务在去年上半年主承销金额达1448.71亿元,在股权融资业务中占比高达98.66%。今年同期,再融资主承销金额为1062.76亿元,下滑26.64%。

而公司的IPO主承销规模在今年上半年有显著提高,从去年上半年的19.75亿元到今年同期71.81亿元,增长逾3倍,然而仍然无法抵挡定增大幅下滑。

另一方面,IPO募资规模不高,势必导致承销保荐费不及以往。上海一名保代谈到,“虽然IPO加速,但其实今年投行很不好做。一方面定增业务进展缓慢,另一方面IPO收入并不高。”

根据记者对历年IPO发行承销保荐费用的统计,记者选取上一轮IPO发行高峰期2010年(共上市348家)与今年(上半年上市246家)进行对比。

从募资规模来看,IPO规模逐年缩小。2010年IPO平均募资规模为17.76亿,2017年只有5.05亿,缩水2/3。这源于近年来IPO新规,比如发行市盈率不能超过23倍等。在募资规模收窄影响下,目前IPO项目承销保荐费并不高。从平均数来看,2010年承销保荐费平均为4836.93万元,今年上半年为3530.23万元,两者相差逾1200万元。

具体而言,2017年承销保荐费在1亿规模以上的大型项目数量骤减(2010年25家,2017年上半年3家)。大中型项目也在减少,收费4000万以上的项目在2010年有137家,今年上半年只有65家。

但收费在1000万-4000万区间的项目数量两者保持一致,2010年144家,2017年上半年148家。

显然,如今对于IPO项目,投行只能靠“拼量”才能提高整体收入,但好项目难觅。前述上海一家券商保代表示,“现在考验保代对项目的开拓能力,资质多的项目还是有,但好标的太多人抢。”深圳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则表示,“好项目很难找,我们最近两次遇到的情况竞争很激烈,一个项目就有三四家同行与我们抢。”

  客户沉淀之机

面对IPO加速、再融资放缓、并购审核趋严、债券融资大幅下降的环境,投行今年的路并不好走。

从各家券商情况来看,股权融资业务仍然是今年发展方向,但各家对策并不完全相同。

中信证券手握传统行业客户与国企客户,如今决定把中小客户纳入覆盖面。而招商证券打法相反,公司优势在于中小客户业务,公司今年把IPO项目开发对象瞄准“优质中大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

前述深圳券商投行人士分析认为,IPO项目会支撑下半年券商业绩表现。“随着IPO储备项目消化,投行下半年的业绩会有更大的改善。”

除了股权融资业务重点挖掘IPO业务外,债券项目的承销工作依然在加大投入。

今年以来,由于受债市市场环境影响,融资成本高,发行人发债意愿不强;同时监管层对公司债从严监管,今年上半年发债规模普遍下滑。以国信证券为例,公司债与企业债主承销金额分别下滑58.94%、82.39%。

有券商仍以发行公司债为重点工作。广发证券表示会“抓住市场机会积极加大公司债券项目的发行力度”。

而中信证券与招商证券今年上半年则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项目。根据报告显示,招商证券ABS项目承销金额达711.68亿元,同比增加82.1%;中信证券承销565.91亿元,同比增加73.43%。(编辑:杨颖桦)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