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基金乱象:谁在操盘我们的血汗钱?天弘基金一拖十九(2)

2017-08-18 16:37:29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不过,还有一层窗户纸,却鲜有人愿意捅破。

野马财经注意到,尽管管理天弘余额宝一只基金的规模就在14318.05亿元,但是截至目前,天弘余额宝基金的基金经理王登峰还管理着其余5只基金(同基金不同份额合并计算)。即:1只债券型基金5只货币型基金。且这些基金的业绩,大都处于行业尾部。

  图2:王登峰管理产品收益排名

同时,对比图1、图2,可以清楚地看到,自2015年旗下新增4只基金后,余额宝的收益率同样出现了一段时间的持续下行。

王星说:“搞不懂基金公司如何想的,万亿规模之巨的余额宝基金,在货币基金的业绩排名中,明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不把力量花在这里,却管理了另外5只基金,有点舍本逐末的感觉。”

盛世下的阴影

——公募基金人才荒

一个人管理6只基金的做法已经足以令人咂舌,但今年4月,天弘基金19份人事变动公告还牵出了基金经理刘冬“一管十九”的例子。

更加重要的是,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出其右者,大有人在。

截至目前,博时基金基金经理陈凯杨、国泰基金基金经理艾小军、招商基金基金经理陈剑波分别管理17只、14只、11只基金;国泰基金基金经理樊利安管理基金产品数量超过20只;而管理基金产品数量最多的,则是招商基金许强,共管理了27只基金产品(A、C份额合并计算)。

对此,一位基金研究人士向野马财经表示,通常情况下,一个基金经理管理两三只产品是比较正常的,如果基金规模比较小,管理四五只也问题不大。但管理几十只,估计连基金名称都记不全。

至于为何会出现如此畸形的局面,原因是多样的。

一方面,自2013年,第一个吃螃蟹的天弘基金尝到巨大甜头后,基金行业的产品门槛与销售渠道发生了近乎革命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则是规模的快速增长。5年时间,公募基金规模从2万亿元上升至9万亿元,暴涨4.5倍。

  图3:公募基金规模增长状况

另一方面,与之相对应的,是公募基金人才荒。其一,成名基金经理创业、转型做私募、互联网金融等,其他行业从公募行业高薪挖角,优秀人才流失严重。比如,星石的江晖、尚雅的石波、泓道的孙建冬、淡水泉的赵军等均是公募出身;其二,基金从业人员的补充及成长速度跟不上基金规模增长的速度,一增一减间出现“老人”不够,每人管理产品越来越多的情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