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智轨列车”申请专利30余项 市场空间或达万亿级别

2017-06-20 17:14:06    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评论()人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李永华 | 株洲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24期)

p39 中车株洲所研发的全球首列虚拟轨道列车。《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永华I 摄

中车株洲所研发的全球首列虚拟轨道列车。《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永华I 摄

6月2日,全球首列虚拟轨道列车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称“中车株洲所”)首次亮相。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洲所董事长丁荣军介绍,这种正式名称为智能轨道快运系统(ART 系统,下称“智轨列车”)的全新产品,集成了虚拟轨际跟随、永磁驱动等尖端技术,是全球首创的一款新型城市交通工具。

这辆虚拟轨道列车长达30多米,最多可乘坐300多人,虽然路面没有实体轨道,整列车却沿着一条虚拟的轨道前行,就像是一列开在路面的地铁,现场体验颇为震撼。

一个项目申请30多个专利

中车株洲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冯江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拥堵非常重要的一种交通方式,“我们逐渐发现,要破解现在公共交通难题,传统轨道交通装备制式面临不少难以跨越的障碍。”

目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主要构成为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公交车、BRT(快速公交系统)等。地铁和轻轨虽然运力强,但建设成本巨大。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地铁16号线,每公里成本已经超过10亿元。如此高昂的成本,给地方政府带来极大的财政压力,中小城市更是望而却步。

有轨电车也不便宜,综合建设成本约为每公里1.5亿~2亿元。同时,有轨电车需要专门的电力系统和轨道配合设计,维护成本高,而且必须建设专线,限制较多。当前,我国有轨电车总规划线路长达6000公里,实际运行线路却只有200余公里。

冯江华介绍,从2013年开始,株洲所意识到,亟须探索一种经济、绿色的新型公共交通工具,来解决中小城市公共交通方式中存在的运输力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高、线路调配不便三个“老大难”问题,化解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带来的公共交通压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