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辽宁事转企激活国资超千亿元 人力由等活儿变找活儿(4)

2017-05-16 09:31:34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辽宁省国资委副主任刘立国介绍,辽宁“事转企”改革顺利推进,得益于处理好了人员、资产划转这两大重点。辽宁省组织专门队伍清产核资,并出台政策开辟证照办理的“绿色通道”,让单位资产权属关系逐渐清晰、完整,为企业化运营打好基础。

针对转变人员身份的改革难点,辽宁省刚柔并举,在出台优惠政策保障离退休人员利益,允许距离退休不足5年人员自由选择的前提下,采取多项办法促使改革顺利推进。截至目前,7家已经成立的省属企业集团已有1.5万事业人员转变身份。

改革不留“后门”,一次性解决不愿“转”问题。辽宁省按照“人随事走”原则,将从事行政管理的人员留在机关,而从事公益职能和经营业务的事业编制人员则成建制转入企业。水资源集团下属石佛寺水库办公室人员张远远2013年考入事业单位,他告诉记者,改革开始时他还有观望心理,但看到省委、省政府对此次改革决心很大,觉得是大势所趋,而且成建制转企也让自己没有了“不平衡”感。

让第一批“吃螃蟹”者获益。目前,三大集团均已建立奖优罚劣的薪酬和岗位激励体系,让员工干起活来“有奔头”。环保产业集团市场部副总经理徐睿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断看表,说:“一会儿我还要去抚顺见几个客户,多一个客户我就多赚一份钱。”

让员工参与改革,而非单纯的被改革。交投集团在“事转企”中以茶话会、党员谈心等形式问计于民,发动员工对集团的未来发展想办法、出主意,让大家在思考和讨论中看到企业发展前景、构筑良好预期。结果是,前往企业的人数比原计划多了100人。

改革仍需闯过人才和观念“关”

记者采访也注意到,辽宁“事转企”后,尽管单位性质和名称发生了变化,但离成为能够在市场中打拼的真正的市场主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些难题需要在今后逐步破解。

一是人才结构性失衡。多位企业集团负责人坦言,转制为企业后,原先的事业单位人员面对市场时的弱点显露无遗,尤其在市场开拓和资本运营方面,企业面临人才短板。

比如辽宁省水利厅下属的机关服务中心并入水资源集团组建的物业公司时发现,原单位管理人员过剩,而服务人员及专业人员短缺。同样在交投集团和环保集团,也存在专业技术人员较多,金融和市场销售人才短缺的问题。对此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和军认为,辽宁宜尽快完善国企干部选拔机制,采用市场化办法选拔省属国企的管理层和核心岗位,打破人才短缺瓶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