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五行业“僵尸企业”多 为何有企业僵而不死(3)

2017-04-06 13:00:36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僵尸企业”具有吸血性和传染性。不同于因市场或资产等问题一时陷入困境的企业,“僵尸企业”已经失去了自己的造血功能,长期要靠政府补贴、银行贷款等来生存,还有可能拖垮试图兼并重组它的健康企业。

对于“僵尸企业”的危害,刘志彪分析说,一是它占用了大量资金、土地等宝贵的发展资源,消耗了大量社会财富,却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二是它使经济体系一方面占用资源,另一方面继续沉淀资源,是国民经济粗放发展、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三是它有可能引起系统性、大面积金融危机。“僵尸企业”不死,背后靠银行信贷支撑,累积下来就会形成巨大的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因素;四是如果“僵尸企业”不死,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就得不到足够的市场份额和市场空间,特别是有的“僵尸企业”甚至继续扩大生产,不愿退出,这就打乱了行业调结构、去产能、降亏损的国家行动。

“在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深化阶段,要深刻认识处置‘僵尸企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秦海林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进一步强调,“僵尸企业”不及时处置,将迟滞我国市场化进程,阻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对“僵尸企业”养痈遗患,将丧失改革的政策窗口期,未来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安置等问题,不利于社会稳定。

朱宏任指出,“僵尸企业”问题凸显,与当前经济发展的三个大背景有关。一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更加严峻,一些技术、管理等相对落后的企业难以适应新的形势,调整升级跟不上市场变化而陷入困境。二是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企业效益下滑,有的行业甚至陷入全行业亏损,企业经营更加困难。三是市场机制不健全,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导致“僵尸企业”难以依据市场规则顺利退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