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来到东北三省的代表团。振兴东北,成为从党中央到普通群众都非常关心的话题。要想振兴东北,不能少了民营经济,而发展民营经济,不能不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软环境,是“水”,放水才能养鱼。能否建设良好营商环境,影响着东北振兴的进程。今天,我们连线辽宁日报评论员张健,希望他带来的信息与观点,能给读者提供新的视野。
——编者
2016年底,辽宁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将2017年定为营商环境建设年,提升营商环境已经成为振兴辽宁的共识,但一些干部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的问题依然存在。最近一位专家谈及优化营商环境中碰到的问题,他总结为“三个不相信”:不相信市场的力量、不相信民营的力量、不相信中小微企业的力量。
“三个不相信”的说法,值得深思。不相信市场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一些地方依然习惯用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生活,忽视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不相信民营的力量,则体现为一些干部不愿意接触民营企业家,只怕“不清”、不怕“不亲”,不把民营企业视为新一轮全面振兴的主体;不相信中小微企业的力量则更为普遍,一些地方对中小微企业不重视或重视不够,政策、资源、资金支持薄弱,在发展环境、发展氛围的营造上,瞻前顾后、三心二意。
这其中,除了体制机制包袱沉重外,主要反映为人的思想观念没有与时俱进。辽宁是进入计划经济最早、退出计划经济最晚的省份之一,对单一行政决策惯性的迷恋,至今还没有完全褪色。不能走出观念的误区,实践就容易出现偏差。譬如,某个城区闹市有个小市场,经过十多年发展已小有规模,这时当地却以一纸命令将市场搬迁至另一处。忽视市场、匆匆执行的结果,是新址太偏而生意被“拖黄”,最终业主又悄然回到旧址经营。市长搬不走市场,集中折射出行政过度干预市场发展的危害。
相反,一旦从“不相信”走向“相信”,局面就大不一样。辽宁远大,是一家以装修材料、建筑幕墙起家的企业,得益于当地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成立了研发中心,承接了很多企业的科研项目。政府点火,市场发射,这家民营研发中心的体量和“射程”,最终远远超过了政府预想,办成了政府许多“没有想到的事”,这也有力证明了相信市场、相信民企的作用。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民营经济一定会成为振兴辽宁的生力军。一个地区打造营商环境,最终目的是要聚企业聚人心:对已有企业,要留得住,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对外部企业,要有吸引力,使企业敢于进入、顺利进入。当然,这不是说招商引资可以胡乱承诺、随意变更,因为亲疏远近而“差别对待”,而是要真正创造出一个公平正义的环境,让资本能增值,让投资创业与地区发展实现双赢。
从某种意义上讲,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想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眼下,最重要的是要落实《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民营企业办事“遇冷”、政商关系“清而不亲”等问题,才能建立更好的发展软环境,奠定未来发展更坚实的基础。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22日 05 版) (责编:孙博洋、乔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