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共享单车上演资本“肉搏” 三方面问题日益凸显(1)

2017-03-21 17:52:34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作为一种“互联网+交通”的新业态,共享单车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体现,满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其商业空间也触发了融资和市场争夺战,几乎“一星期就能出现一个新品牌”,出现金融化发展势头。而这一新业态的“异军突起”,既给传统制造企业带来了机遇和冲击,也面临着自身产品标准缺失、管理不善等问题,亟须加以引导和规范。

为此,《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ofo、摩拜两大共享单车CEO以及业内人士和专家,求解共享单车未来之路,以真正实现互联网企业盈利、传统制造企业受益和解决群众出行需求的“多赢”局面。

  发展的未来是万物互联

共享单车几乎成了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仅在短时间内“几何式”复制,更为物联网的发展增加了新的想象空间。共享单车是否能成为全球化的企业?未来还能怎么“玩”?怎么应对当前较为突出的“乱停放”?带着这些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和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

对于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ofo创始人兼CEO戴威说:“我们发现,共享单车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场景,新技术也将对共享单车产生颠覆性的改变。ofo正在与中国电信、华为合作研发基于新一代物联网NB-loT技术的共享单车智能解决方案。未来,通过自行车这个出行工具,可以把生活的各个方面连接起来。万物互联是可以实现的,希望从共享单车开始,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容易。”

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表示,假设现在一个城市有1000万辆社会自行车,每个人每个星期可能只使用3、4次。但如果通过自行车周转率的提高,用更少的车服务更多人的出行,就可能减少社会自行车,或许连停车用地也可以减少。未来最希望的还是更多的人骑车,主动去做更多减少拥堵、改善空气质量的事情。希望企业也要坚持初心,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对于共享单车未来“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王晓峰说:“我们自己的软硬件的优势,使得我们有机会从中国走出去,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2015年全世界域名交易的前100强里,按照交易金额排名,里边就有摩拜们购买的mobike.com,这已经在为国际化做准备。因为一看到这个域名,英语文化圈的人就明白说的是mobile bike,这也是为什么在选择资本时,摩拜选择了能为国际化引入资源的祥峰投资和携程。但国际化将会在做好周密安排的基础上进行,不会冒进。”

戴威也说:“ofo的标志就像一辆自行车,便于让全世界的人理解我们做的事情。2016年底,我们在新加坡、美国硅谷和英国剑桥开通了海外城市服务,现在每天差不多有1000个订单。今年底我们要扩展到10个国家,未来,希望全世界都把ofo当成一种好用、便捷的短途出行工具。”

随着投放量增加,一方面,共享单车引发“乱停放”等管理难题。对此,戴威表示,ofo建立了车辆维保制度和专业运维团队,对城市投放的共享单车进行了网格化管理。大网格里有小网格,小网格里有运营师傅在街面上巡视。小网格大小一般在两到三站路之间的距离,每个运营师傅要负责管理800到1000辆车,包括管理乱停放、查看车辆状态是否有损坏、打气维修、调度等,这在共享单车秩序维护上起到了一定成效。

王晓峰介绍说,作为共享单车的始创者和推广者,企业也不会“只生不养”,回避自己的社会责任。“目前我们对乱停放者采取扣信用分及提高租金的方式进行惩戒。摩拜也和百度云联手进行了智能推荐停车点建设,通过精确定位算法迅速准确地定位单车停放位置及状态,进一步提升对车辆的管控能力,借助科技手段协助用户更方便快捷地进行车辆的有序取放,未来将对合规停放的用户进行奖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