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麻辣财经:人口跨区域流动,服务岂能原地打转?(1)

2017-03-13 18:19:50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参与评论()人

麻辣财经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不知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表达了多少人的心声。去看看,不仅是指外出旅游,还包括到外地学习、就业甚至养老。

在经济大潮的裹挟下,有多少人离开故乡去看外面的世界?《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47亿人,相当于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报告认为,未来5至15年人口流动迁移规模,包括落户城镇的人口仍将持续增加。规模庞大的人口迁移流动,是我国现阶段一个突出的特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活跃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2亿多人的迁移流动,真的是蔚为壮观!近几年,流动人口早已超出“外来务工人员”的概念,家庭化特点越来越突出,流动老人和流动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从最早的农村青壮年流出到家庭化迁移,这一变化与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是合拍的。

然而,还有一句老话叫“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这么多人拉家带口的,投奔到一个新的环境,作难的事情肯定不少:居住证能不能办下来?孩子在哪儿上学?老人的养老金怎么领?看病能否就地报销?哪一件事都少不了要开证明、办手续。可一提到开证明办手续,很多人就头大:“人都过来定居了,好多事还要到原户籍地开证明,腿跑断了不说,真搭不起时间和路费呀!”

麻辣姐隔壁的徐大爷退休后,跟着女儿在北京定居,成了“老漂”一族。徐大爷说,这十几年里,最麻烦的事就是报销医药费。得把票据攒齐了,医院开的各类证明一张也不能少,然后寄回老家,再托亲戚朋友转到工作单位,由单位再找医保部门结算。一来一回要两三个月才能办妥。老这么麻烦别人,特别不好意思。有一年寄出的票据丢了,该报销的1万多元都没了,让他窝心了好长一段时间。

人口已经跨区域流动了,有关部门的服务却仍在“原地打转”,这样的烦恼该如何解决?两会上,麻辣财经采访了代表委员,就政府部门如何完善“异地服务”出主意想办法。

与公民个人相关基本信息,仍处于碎片化状态

“希望以后开具个人身份、财产、婚姻状况等证明,以及办理护照、居住证,领取养老金、报销医药费这些事,无论我在哪个城市,都能就地解决。”户籍在黑龙江、如今在北京开餐馆的刘薇说起政务信息联网,列出了一长串“愿望清单”。这些愿望,有些正在变成现实。

以前,贷款、买房、出国、迁户、申请廉租房等,需要到有关部门开“婚姻证明”,2015年9月,“婚姻登记记录证明”被取消,办理上述事项无须再到民政部门开证明,外地人也用不着往返奔波了。

2016年7月1日起,全国大中城市和部分县市启动了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工作。这之前不到一年的试点期间,“异地受理”已经累计办证170万张。

不过总体看,与公民个人相关的户籍、就业、医疗、婚姻等基本信息,仍处于碎片化状态,政府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共享程度并不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形成全国统一政务服务平台。要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感受到“放管服”改革成效,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

“一些民生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政务信息平台的联通。今年要实现全国医保信息联网、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就涉及财政、卫生、公安等多部门信息的跨区域联网。”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只有让信息多跑路,才能让群众少跑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