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脱贫攻坚 聚焦精准苦干实干(民生连线)(1)

2017-03-09 17:56:42    人民网-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范小建委员

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县长杨东代表

青海省民政厅厅长诺卫星代表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代表委员们表示,脱贫攻坚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规划体系和工作体系,首战全面告捷,精准扶贫的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2020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要拓宽思路,多想办法。

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扶贫举措要加强针对性,始终把最难问题抓在手上

脱贫攻坚,要弄清楚坚在哪里,才能打有把握之战。

对于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的目标,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范小建委员说,越往后减贫难度越大,越往后,因病致贫人口、老年人的比重越高,缺乏劳动力的比重越高,一些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比重也在上升,再加上生态条件恶劣、致贫原因复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脱贫难度增大。

范小建认为,实现今年的减贫目标,需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特别是要把连片特困地区的发展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在已有扶贫措施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缺什么补什么,做到真正补短板,而不是搞“锦上添花”。范小建强调,现在扶贫措施很多,要注意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没有一个办法可以包治百病。“精准扶贫的精髓就是因地制宜、因贫施策,就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减贫与返贫的关系。”范小建表示,锁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是为了体现精准扶贫的要求,但这部分人目前只占农村总人口的4.5%。“返贫是在整个农村人口中都可能发生的,如何搞好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还要积极探索、积累经验。”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减贫难度越来越大,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始终抓住深度贫困地区、特殊贫困群体等重点难点不放,迎难而上。

“脱贫攻坚必须始终把最难的问题抓在手上。”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县长杨东代表介绍,古浪县位于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不少贫困村“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武威市因地制宜实施“下山入川”异地扶贫搬迁致富工程,深度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脱贫致富站在了更好的起点上,逐步驶入了“快车道”。

“特殊困难群众也是下一步脱贫攻坚的重点对象。”青海省民政厅厅长诺卫星代表说,针对没有劳动能力,也没有脱贫希望的贫困群众,青海省进行低保兜底,对于建档立卡一般贫困人员,核对家庭经济状况后,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全部纳入,进行低保兜底扶贫。

找准产业扶贫突破口,让低保和扶贫更好衔接,更好兜底

“产业扶贫是脱贫的突破口,要因地制宜,继续加力。”杨东说,古浪县选择“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模式,政府给予资金补助,帮助移民户每户建两座大棚和一亩经济林,引导农民建立合作社,帮助农民找市场。

下一步如何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杨东认为,要紧密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整扶贫产业结构。“以往那些传统农产品,大路货多,粗放种植,收入很少,而且耗资源。现在这种模式供给的是优质高效的特色农产品,更有市场前景,能更好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全面小康不落一人,对全国剩下的4335万贫困人口,开发式扶贫能扶则扶,不能扶则政策兜底脱贫。

“对待特殊困难群众要更有‘温度’,要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诺卫星介绍,青海省海西州在做好精准扶贫救助的基础上,全州农牧区低保以每人每年4000元的标准执行,并且按照低保对象家庭人均实际纯收入进行据实补差,实现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从今年开始,贫困家庭在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民政救助的基础上,看病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