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连平:2017年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加息条件未成熟(1)

2017-01-18 17:54:42    中新经纬  参与评论()人

作者 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陈冀(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稳定经济增长和防控国内金融市场风险,自2014年四季度至2016年一季度,货币当局采取了一轮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以应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经济运行已有企稳迹象,前一轮政策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2017年,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相关风险依然不小,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和特朗普就职后的政策不确定性等因素都可能对国内经济产生很大影响,货币政策应该稳字当头并保持中性,更加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防控金融风险,为经济进一步企稳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定调2017年货币政策是稳健中性。

展望2017年金融政策基调,笔者主要有以下几个判断:

一是,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由于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又考虑到当前物价CPI已处于2.0之上,国内已处于负利率状态,PPI也结束之前持续的负增长有快速回升之势,美国经济持续复苏背景下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加之国内楼市调控等防泡沫和控风险的需要,短期内货币政策已不适合向宽松方向调整。与此同时,经济运行压力仍然不小,经济增速可能保持相对稳定或有小幅下降。

2017年,国内企业和金融部门去杠杆、控风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重要任务。此过程中,季节性、突发性和局部性市场流动性风险爆发概率可能超过往年,贸然收紧货币政策很可能增加市场流动性紧张气氛,于经济企稳不利。

综合货币政策的四个目标来看,维持经济增速,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将物价和汇率控制在合理区间,以及减轻就业压力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尽管2017年货币政策基调是稳健中性,但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济增速、物价指数等多项指标进入相应区间后,出现货币政策适度向紧微调的需求。

二是,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型也将持续推进。

目前,这一进程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框架和工具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当存款利率上限彻底放开,利率市场化进入深化推进阶段,框架转型和利率走廊机制将逐步加以推进。预计在2017年传统工具运用受到制约的情形下,结构性工具(SLF、MLF、PSL)使用将更加广泛,中小银行机构在使用结构性工具的渠道上可能进一步畅通。尤其是为了达到货币政策更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改善和优化信贷资金投放和市场资金流向结构,PSL或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是,基准利率短期稳定,加息条件尚未成熟。

尽管2017年可能会存在一些货币政策向紧调整的需求,但目前来看短期内加息条件尚未成熟,维持基准利率稳定是大概率事件。未来一个阶段,CPI、PPI将持续上行。目前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已经低于CPI,2017年这种负利率状态将会延续,甚至扩大,这将持续推动物价上涨和资产泡沫的增加。而PPI持续走高将会推动企业成本大幅上升,促进成本推动型通胀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有些一线、二线城市房价并没有像市场所担忧的那样“一调就下”,还是保持上涨的势头,但其幅度是在下降。而三、四线城市的成交却开始活跃,局部有上涨的异动。这是否意味着下一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城市房价继续上行,泡沫的范围是否会继续扩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是,这会引起货币政策向紧方向调整的需求。如果与此同时就业稳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息窗口可能就会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