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认为,备付金制度出台说明监管思路逐渐从事后监管处罚转向事前监管预防
■本报记者 傅苏颖
“近年来,从央行已经停止批复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到前期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巨额罚款,到最近实行备付金制度,这反映了监管部门对前些年第三方支付的野蛮式扩张与发展向规范合规发展的转变。”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近日,继央行开出2017年第一单罚单之后,央行再出重拳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自今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该账户资金暂不计付利息。
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之前第三方支付的一大关键词就是“处罚”,而近日出台的《通知》,说明监管思路逐渐从事后监管处罚转向事前监管预防,这也是对2016年开始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落实。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去年一年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巨额罚单,加上没收违法所得已逾1亿元。张叶霞认为,第三方支付的风险主要有,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交易资金安全性风险、账户实名制未完全落实、客户信息安全风险等。其中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风险一直是第三方支付主要问题之一。而多家被注销支付牌照的公司基本也都是由于这个原因。
在黄志龙看来,做好第三方支付风险防范,对于金融行业和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无疑是有益的,特别是对于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野蛮式发展,将起到规范发展的作用。同时也能对整个金融行业、信用环境,甚至社会稳定都会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当前,中央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而第三方支付作为新的金融业态,其稳定、合理、健康发展防控金融风险是十分显著的。
据拓墣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研究显示,第三方支付备付金集中存管生效后,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等支付业者都将受到冲击,而无法再以备付金赚取利差,或展开其他金融业务,预估将集中存管的中国内地第三方支付备付金总额达5000亿元人民币。
张叶霞认为,央行通过多份监管文件意图引导支付机构回归“小额、快捷、便民”定位,注重支付服务业务本身,其态度有助于防控第三方支付领域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保护客户交易资金安全;有利于加速第三方支付行业洗牌,促进第三方支付规范发展、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