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乐视、滴滴谁裁员更厉害?
文章导读: 在2017年农历新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之际,年终奖和裁员离职潮成为冰火两重天的对比,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手机、影视、VR这四个行业,从投资盛宴到投资“剩”宴,在资本大潮退去之后,开始了裸泳。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侯隽| 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3期)
在2017年农历新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之际,年终奖和裁员离职潮成为冰火两重天的对比,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手机、影视、VR这四个行业,从投资盛宴到投资“剩”宴,在资本大潮退去之后,开始了裸泳。
那些曾经被光环笼罩的企业,滴滴、乐视、光线、中兴……在裁员没商量的背后,是真的到了地主家也没余粮了么?还是在泡沫散去,呈现出低气压的本来面目呢?
案例一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滴滴
如果评价一个年度裁员之星,那么滴滴当之无愧,虽然它肚子里满是委屈。
2017年1月5日上午,社交网络上出现多个信息源报道,称滴滴出行可能正在进行成立4年多以来最大的一次裁员,估计有3000名滴滴员工将失去工作。
当天下午,滴滴就辟谣称,自己又 “被裁员”,并澄清“纯属无稽之谈”。
但是,作为一家成长很快且备受关注的公司两年之内被曝出三次大裁员,业界找不出第二个。
2015年初,滴滴、快的宣布合并时,就有传言称因业务高度类似,新公司可能会出现裁员。滴滴高管随后对此予以否认。同年11月,有媒体报道称滴滴将停止对外进行社会招聘。滴滴随后回应称,只是控制招聘规模,并非停止招聘。
2016年11月,滴滴拟裁员千人的消息成了重磅消息。
彼时,滴滴与优步中国火速合并,加上网约车新政的出台,使滴滴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考验,因此谣言应声而起。对此,滴滴出行公关部人士也迅速给予了回应,表示裁员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并否认了此前招人太多、市场竞争减弱后进行结构调整的说法。
虽然每一次,滴滴态度都很强势,给出的说法也非常冠冕,甚至喊出 “每一次传闻都发生在对我们重要的时间点”这样的呐喊,但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为啥受伤的总是滴滴呢?
赛迪顾问互联网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顾文彬认为,滴滴频频被曝裁员,缘于近来滴滴优步中国合并、政策环境变化、滴滴内部业务调整及资本驱动等因素,这些必将形成一定的人员流动。
资料显示,滴滴在成立4年的时间里,一度高速扩张到近万人,背后最大的推手就是资本的力量。
很多评论认为,滴滴的成功依靠的是烧钱占据市场份额的路径。特别是在与神州租车、易到用车进行惨烈竞争时,滴滴毫不退缩,他们轮番上阵竞相拔高补贴。有数据显示,滴滴成立两年时就烧掉了15个亿。
顾文彬表示:“上市、IPO是滴滴发展的必然结果。既然要上市,就不可能不考虑财务报表、公司利润。人员通常是互联网公司的成本大头,因此人员控制也就成为滴滴上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7年滴滴还会大裁员么?
日前,滴滴CEO程维表示,2017年的策略显然已经开始实践他曾经提出的“主场比赛结束、客场比赛开始”理论,在国际化市场上布局。希望这是一枚定心丸吧!
案例二
乐视生死时速
作为一个连续3个月上头条的企业,乐视并不舒坦,因为它上头条的关键词是:欠薪、裁员、讨债。
2017年1月5日,乐视供应商豪声电子一纸公告又让乐视和这些关键词再度扯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