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民营银行“扎堆”获批 或遇突围之困(2)

2017-01-13 11:58:07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银监会的指导意见是以多家民营银行积累的运营管理经验为基础,对将来民营银行的成立、运行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比如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明确定位,鼓励民营银行发展中小微企业、‘三农’‘双创’方面的业务,就给予了民营银行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监管层希望民营银行能够区别于传统的银行。”曾刚说。

曾刚表示,指导意见对民营银行的股权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是为了保障行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民营银行的股东善于运作资金,要防止一些小股东把手里持有的股权抵押、质押、融资,或为其他人提供担保,万一违约,民营银行必然会受到影响。”曾刚说。

此外,关联交易也是民营银行可能出现的风险。一旦发生,将使银行的经营偏离轨道、被大股东利用。因此,银监会此次强调了限制关联交易。

此前,咨询机构毕马威在《2015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中指出,民营银行在处理股东之间的关系和关联交易方面面临挑战。2015年银监会印发《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民营银行大股东不得干预民营银行正常经营,且要求民营银行加强关联交易管理。毕马威的报告认为,股东不得将民营银行作为企业的资金平台、圈钱工具。

“此次在提出股权管理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是为了完善公司治理和监管,为民营银行的稳定发展提供机制保障。”曾刚说。

“三大短板”显现

体制机制仍待完善

已经运营了一段时间的民营银行,成绩究竟如何?根据银监会2016年12月初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首批试点5家民营银行资产总额1329.3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11.5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428.20亿元,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54%,拨备覆盖率为471.21%。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首批民营银行的成立与运行,让市场看到了金融业的活力与潜力。民营银行机制灵活,可在金融市场起到“鲶鱼效应”,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曾刚认为,民营银行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业务结构不平衡。在零售业务方面存在短板。5家试点民营银行中,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可以依托其母公司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平台,在零售业务发展上有一定的便利条件。但对另外几家银行而言,发展零售业务还要依赖网点经营,而监管部门目前对民营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政策是“一家银行设立一个网点”,客观上限制了其零售业务发展。

其次,资产负债结构不尽合理。负债结构中,批发性融资占比相对偏高,一般性存款、特别是零售存款占比偏低,这给流动性管理带来了压力。

再次,收入结构中非利息收入占比偏低。由于开业时间尚短以及业务资质方面的原因,民营银行总体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偏低,收入多元化程度有待提高。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民营银行的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创新,公司治理有待优化,监管政策也需逐步完善。曾刚建议,对初创期民营银行应给予差别化监管政策,鼓励民营银行探索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建议监管部门支持引导民营银行在探索股权激励方面先行先试,逐步建立人才激励的长效机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