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养殖废弃物 再生有出路(1)

2017-01-05 10:38:18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废弃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更是农业生产的“另一半”

硬币都有两面。在满足不断增长的肉蛋奶消费需求的同时,全国畜禽粪污年产生量约38亿吨,畜禽粪污问题日益突出。在洞庭湖地区,个别大型养殖场随意排污,臭味熏天,地下水氨氮超标,严重影响着居民的健康和日常生活……

湖南省岳阳县是全国生猪百强县,养殖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治污压力大。岳阳县划分“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推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探索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目前全县有60余家规模养殖场建设了就地消纳场所和设施,有100余家养殖场户与种植基地开展种养合作,基本实现了粪污就地消纳。

岳阳是一个缩影。2010年《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达到1268.26万吨,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总氮和总磷排放量为102.48万吨和16.04万吨,分别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38%和56%;全国有24个省份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到本省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0%以上。畜禽粪污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解决畜禽废弃物污染,势在必行。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说,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关系6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农村能源革命,关系能不能不断改善土壤地力。

废弃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更是农业生产的“另一半”。农业部等有关部门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2015年畜禽养殖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比2010年分别降低132万吨和10万吨,降幅达11.5%和15.4%,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提高,综合利用率从2012年的50%提高到2015年的近60%。

变沼气、变肥料,资源化利用是出路

拧开炉灶,“噗”的一声,腾出蓝色的火焰……在上海市崇明区,过去村民怨声载道的生猪粪尿成了家家户户做饭必备的燃气。村里所有的猪粪尿被集中运到沼气工程点集中处理,产生的沼气再供应给村民。崇明区10个乡镇的沼气工程年产气量为231.8万立方米,沼气利用率为70%,可为4030户居民、8个集体食堂稳定提供燃气。

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养鸡场,存栏蛋鸡300多万只,每天产生212吨鸡粪。在这里,鸡粪是个宝。离开鸡舍后,通过交错纵横的地下密闭清粪带,鸡粪进入发电厂,混合生产废水经过发酵,生成沼气。沼气脱硫脱水,由两台发电机组转化成电力,并入国家电网。鸡粪经过这一趟“旅行”,能够为附近500户村民供应生活燃料,实现年发电量1400万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8.4万吨。

能源化利用是畜禽粪污处理的一大方向。马有祥介绍说,粪污转化成沼气、生物天然气或发电上网,为农村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实现了废弃物的高效利用。2015年底,全国户用沼气达到4193.3万户,受益人口超过2亿人;以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的沼气工程共11万处,年产沼气超过20亿立方米。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的宁莲畜牧业有限公司有一万多头的存栏生猪。公司总经理秦唐勇介绍说,公司建成了5000立方米的有机肥料厂,通过发酵处理,猪粪变成了商品有机肥料。年处理猪粪达到3.2万吨,年产有机肥达1.5万吨。“过去把猪粪视为企业的负担;如今有机肥成企业的利润新增长点。”

“畜禽粪污可制作成有机肥,投资成本较小,就地利用方便,对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增产有重要作用。”马有祥说,有关部门按照支持耕地地力保护的政策目标,创新补贴方式方法,通过推广有机肥等综合措施,提升耕地地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