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创新释放动能 协调实现共赢

2017-01-04 10:04:36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协调”发展理念明确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加强区域合作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党中央国务院向来高度重视区域合作工作,为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为对区域协调发展贡献力量,致公党中央日前在广东深圳举办第十届中国发展论坛,以新常态下区域合作创新发展为主题,多层次、多角度探索我国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创新引领,为区域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从理论创新,到实践创新,都将为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在新常态下深入研究区域合作与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更好地发挥区域合作的优势,释放区域合作的潜力,促进创新发展的效能,进而推动区域合作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万钢表示,区域合作是生产力社会化和地区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广东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围绕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创新性地提出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工程,取得了积极成效,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就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和探索。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亦走在前列。2015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732.39亿元,占GDP比重达4.18%,接近以色列4.2%的水平。国际专利申请量2015年超过1.33万件,占全国46.9%。目前全市拥有华为、招商、平安、万科等五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中兴、比亚迪等5000多家国家技术高新企业。

“以创新驱动发展动能,已经成为提升区域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正以更大的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科技、企业、人才、高等教育、人才住房等关键要素,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营造更加优质的创新环境,进一步强化城市的创新基因、创新优势。”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说,“深圳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带动作用,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全力做好东西部合作和全面帮扶工作,积极推动发展,‘3+2’经济圈建设,努力为全国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创新驱动发展,智慧不能停留在纸面,必须与生产力结合,将创新产业化。如何利用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世界级的创新企业?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新前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粤港澳三地各有特色,各有优势,要利用各地的优势,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刘宾认为,港澳的优势之一是融资,港澳有大量本地基金以及海外基金进驻,继续利用好港澳平台做融资,对于创业期企业非常重要。对于广东而言,其优势则在于产业化能力、制造能力以及市场优势。“粤港澳三地可以进行产业链的结合,港澳有研融的优势,广东有产销的优势,整合这些资源,可以共同打造世界级创新创业企业,实现世界级创新中心的目标。”刘宾说。

协调合作,实现区域利益平衡共赢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多年来,地区发展不平衡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掣肘因素。因此,必须走出单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思维框框,把互利共赢、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区域合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实现区域合作的全面提升和整体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差距不断拉大,比如广东有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江苏有苏东苏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于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南京大学教授杨德才建议从三个方面平衡区域发展收益以提升各方参与区域协调合作的动力:一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二是实行适当跨界治理模式;三是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久文认为,区域合作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区域中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从合作早期的物质交换、商品交换、人才交换,到资本、技术、信息等高级生产要素的合作,合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深化合作,就需要地方政府加强倡导协调合作,从战略高度进行产业合作,促进延长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企业推动作用,真正把合作推向实际。”

实际上,对于如何加强区域间协调合作,已有先行地区进行了实践性探索,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便是其中之一。2011年设立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是广东创新区合作的重大部署。合作区面积468平方公里,区内常住人口7.3万人,按照规划,合作区到2020年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亿元,人口20万。

致公党深圳市委会副主委、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王苏生认为,合作区的发展对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探索意义,一方面可以振兴粤东西北战略合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精准扶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还有专家表示,港澳合作也为区域协调合作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新时期粤港澳区域合作,应该以香港为龙头,把珠三角每个城市的会展、物流、航运,整合成一个体系。”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投资经济教研室主任杨英建议,新时期粤港澳合作要向港澳学习以市场经济机制为核心的做法,促进粤港澳经济运行机制适度转型。

破除障碍,让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区域协调发展需要“破”“立”结合,在加强地区间合作创新机制建设的同时,也要破除阻碍合作创新的壁垒,实现人才、资源、生产要素更加自由畅通地流动。

交通是承载着不同地区要素流动的“血管”,不同地区的协调发展离不开发达便利的交通。

前国家体改委研究所国际比较室负责人、香港经济导报前副总编辑邹蓝表示,交通影响各个区域协调合作效率,需要优先解决交通不便这一问题。“以虎门大桥为例,虎门大桥是联系珠三角东西两岸的唯一陆路通道,但其交通非常拥堵,在这种情况下,珠三角东岸和西岸无法畅通地互相交流。”邹蓝说,“交通瓶颈解决后,珠江口旅游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可以把实体经济、服务业和珠三角东西两岸经济都拉动起来。”

同样,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也提出了交通建设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粤东地区之所以落后,是因为该地区高速公路、一般公路、机场、港口密度远低于珠三角地区。因此,邹蓝建议以深圳为节点,打造一个以海陆空枢纽集成为一体的东部综合交通体系,让深圳和粤东地区实现快速联动性的发展。

除了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一个地区的软环境也至关重要。“为什么粤东包括其他地区有些方面比较落后,跟营商环境有较大关系。营商环境包括地方政府服务观念、干部精神面貌、不正之风、文化上的自我封闭,等等。”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主任、广州航海学院航运经贸学院院长黄小彪分析认为,广东协调发展需要打造优良的粤东西北营商环境。

还有专家认为,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定位自身发展方向,避免同质化。广东省社科院党组副书记、院长王珺认为,我国现在500万—1000万以及50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发展不足,无法支撑城市未来体系的发展,要通过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500万—1000万或者100万—500万人口城市的发展。

此外,专家还建议要合理布局城市层级架构。“未来制造业要走出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布局,形成完整合理的结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认为,“城市密度越来越重,这是我们城市发展面临的大困境。这需要周边层级架构,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这样的层级架构才能疏散人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