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全球央行货币政策今年将宽中趋紧

2017-01-03 10:33:56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2016年,全球经济仍然维持了温和增长势头,但增长仍处于低位。在全球经济可望比2016年表现更好、通胀预期有所抬头以及风险仍存的情况下,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如何表现,引人关注。总体来看,2017年全球主要央行同步上调利率的可能性不大,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分歧依然。

IMF在2016年10月份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世界经济2016年将增长3.1%,2017年,在包括俄罗斯和巴西在内的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实现复苏的支持下,全球增长将加快到3.4%。而经合组织对未来经济活动的评估也较乐观。该组织认为,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及英国和法国都呈现增长加速的迹象。这些迹象表明,2017年全球经济将出现适度反弹,改变2016年增长乏力的态势。

未来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如何表现?整体来看,2017年的货币政策有可能呈现两个特点:

其一,从国际金融机构数据看,全球流动性拐点已现端倪。总体而言,货币政策相对于2016年而言可能偏紧,但宽松基调无法彻底改变,尤其是欧洲、日本两大主要发达经济体。因此,除非通胀急剧上涨,2017年全球主要央行同步上调利率的可能性不大,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分歧依然。

美国已经加息两次。在工资有增长迹象、就业数据令人鼓舞和主要通胀指标整体加强的支撑下,市场预计2017年货币政策仍会收紧。但即便加息,总体利率仍将处于较低水平。

欧洲央行虽然缩减了购债规模,但仍决定将购债延至年底,因此“放水”的基调未改。

日本央行2016年祭出负利率后又修改货币政策框架,长期收益率有所改观,虽有收紧货币政策嫌疑,但若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无法达到预期,量化宽松(QE)仍无法收手。近日,2017年日本经济增长评估被上调,与欧洲相仿,但通胀目标仍无法乐观。

“脱欧”后的英国央行,目前面临两难,一方面为了维持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需要保持宽松来应对2017年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通胀水平有上升迹象,又使得央行有收紧货币政策的需求。

其二,货币政策在经济复苏中唱主角的情况可能有所改变,但货币政策不会也不甘退出视线。2016年的G20峰会上,明确提出了运用多种政策组合来提振经济的主张,出台更多财政刺激措施,配合结构性改革的呼吁声更为响亮。

2016年,外界很多人认为主要央行已经达到或接近政策上限,货币政策施展空间已经不大,而经济增长速度仍在低位运行,展现出“新常态”,因此迫切需要其他政策措施积极配合,以取得更为理想的经济增速。这一看法也已经引起各国政府人士的重视,G20峰会的主张也体现了这一趋势。如果其他政策措施配合有力,将改变货币政策唱主角的尴尬。不过,央行仍会继续发挥其在提振经济、控制通胀、平衡国际收支方面的作用。

从各国情况看,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后,其政策取向目前被广泛认为较现在更为激进。如果美国新一届政府采取太多刺激经济的措施,经济过热的风险就可能加大,有可能迫使美联储加快加息进程,但是这种可能同时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

在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一直呼吁采取多种措施来提振经济,但多次重申仍将视经济表现调整QE。而对于更多地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其他国家也各有打算。

至于新兴经济体,有国际机构和分析人士认为,2017年经济表现会胜过2016年,一些陷入衰退的国家或重新复苏,或衰退幅度有所缩小。新兴市场通胀的减退,使得货币政策施展增添了灵活性。新兴经济体2017年预计将增长4.6%,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前景显著不同,其货币政策取向也会有所差异。

对于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有很多分析认为,PPI指数受翘尾因素影响,在2017年上半年可能提高到3.5%左右,从而提高通胀预期;美元受加息因素影响有可能走强,从而使人民币贬值压力难以轻易解除;抑制资产泡沫,避免金融风险积聚等,都使得中国货币政策难以比2016年更为宽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