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商业地产去库存路径:创新商业业态及结合互联网+(1)

2016-12-23 10:01:19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近7亿平方米,同比下跌0.8%,系两年以来首次下降。然而,占总库存近三成之多的办公楼及商业营业用房,其待售面积的同比增速均接近10%,去库存艰难。

记者近期在多地调查发现,在政府管控土地供应量的同时,房地产企业也在根据市场需求做出自身调整。未来,创新商业业态、合法转舵和结合“互联网+”或成商业地产去库存三大路径。

路径一:开发商创新商业业态

业内人士认为,重新定位、走差异化竞争的路线,是很多项目面临的选择。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开始提升体验式消费。

首先是围绕“生活+”概念打造“一站式”服务。记者调研发现,在上海重点打造的虹桥商务区内,首个开业的商业综合体虹桥天地运营一年以来,已吸引300多家品牌商户入驻,工作日接待客流量高达3万-4万人次,周末5万-6万人次,俨然已成为虹桥地区的“一站式”新生活中心。

“当前,中国大量商业地产开发之后出租率很低,实体商铺的销售额也一直低位徘徊。如今商业地产的竞争,是颠覆整个生活方式的竞争。”龙湖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站式体验中心更具有‘吸客能力’,可为虹桥商务区内的办公人群、周边居民及游客构筑‘生活新体’。只有对周边居民和办公人群的生活方式带来革新升级,才能打破传统购物模式。”

中国新天地、龙湖等开发商还积极创新运营模式以辐射周边社区人群。上海虹桥天地总经理陈纯介绍说,作为国内首家实现“远程值机”服务的购物中心,旅客在虹桥天地购物中心可直接进行航班行李托运。“‘商场值机’的概念也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商旅人士来虹桥天地消费。”

其次是提升娱乐休闲消费比重 利用体验式业态“突围”。在维持餐饮主流业态带来的稳定客流之外,各大购物中心还通过构建“体验型消费”需求,力争成为目标客群重复光顾的目的地。

在重庆写字楼市场领跑的重庆新天地,正不断提升其娱乐休闲业态的比重。重庆新天地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正构建“体验型消费”模式。为应对电商挑战及同质化竞争,重庆新天地针对客群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将新天地区域过去以正餐餐饮为主的业态结构,调整为以娱乐休闲、特色餐饮为主的“体验型消费”结构,最突出的是将原本7%的娱乐业态比重提升至如今的49%。

“伴随着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龙湖虹桥天街已摒弃‘提袋式’消费,选择通过体验式业态突围。”上海龙湖相关负责人说。

中国金茂董事长宁高宁认为,“如今商场不能只做‘试衣间’、‘展示间’,而要升级成为扩大消费型、娱乐型、体验型场所。”

最后是导入文化活动激活亲子消费。除了导入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外,开发商几乎都在努力导入亲子互动活动,以全面激活家庭体验消费。

中国新天地市务推广及策略传播部总监刘梦洁认为,现在中国商业面临体量较大、库存较多、租金回报受限等挑战,但也迎来中产家庭消费扩大升级的机遇。因此,商业地产在运营方面,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合理配比业态、引入具有吸客能力的品牌,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展开多种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填补客群空白,丰富客群组合。

路径二:地方探索商改住合法“转舵”

如何消化现有商业库存,各地也在出招。福建省明确提出,各市、县(区)要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允许房地产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做出住房套型结构调整或房地产项目转型。福建省还明确未来供地计划分五类来调控,分别为“显著增加”“增加”“持平”“适当减少”“减少直至暂停”,由此来确定房地产市场供应规模。四川省也提出营业用房、办公用房等商业用房库存较大的城市,要严格控制新增商业用房土地供应和规划指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