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发达国家如何破除“邻避效应”(国际视野)(1)

2016-12-21 10:06:16    人民网-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2016年11月29日,覆盖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的最新安全保护罩完工。
  人民视觉

2014年3月9日,3500多名法国、德国及瑞士反核民众在法国费森海姆核电站外集会,要求关闭核电站。
  人民视觉

2016年2月19日,美国纽约民众组织游行,抗议位于纽约州哈德逊河畔的内陆核电站。
  人民视觉

2015年11月6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来自德国库卡公司的新一代工业机器人参展亮相,该机器人可辅助化工企业的日常生产和安全监测。
  人民视觉

核电站信息透明

本报驻法国记者李永群

卢瓦尔河谷素有“法兰西后花园”之称,法国贝勒维尔核电站就位于卢瓦尔河畔。若非亲眼所见,记者难以相信眼前的景象:核电站冷却塔与古老的城堡相映成趣,绵延的葡萄园与核电站竟只有一路之隔。

今年2月起,法国核电站方圆1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可以免费到药店领取政府发放的碘片。一旦发生核事故时,这种碘片可用于保护人体甲状腺免受放射性碘的伤害,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碘片的有效期为7年。这是自1997年以来法国核安全局发起的第五次预防核事故运动,上一次是2009年。至于核电站方圆10公里之外的居民,各省都建有碘片储备。

法国核安全局副局长阿兰·德尔梅斯特表示,今年打算“在辐射保护文化方面取得进展”,尤其在毗邻核电站的区域,人们要了解放射性泄露的正确应对方法。为此,政府有关部门会同“地方信息委员会”等组织了30多场公共信息会议,与公众开展相关交流。目前,法国共有38个隶属核电设施所在省议会的“地方信息委员会”。这些“地方信息委员会”向核电运营商提出的问题必须在8个工作日得到答复,每年组织到电站现场参观,举行至少两次例行会议,让公众向核电运营企业代表就核电站重要信息和运营情况提问。为应对恐怖分子可能袭击核电站的风险,今年8月法国成立了国家核安全特别指挥部,以便协调、改善对核设施与核材料的保护。

“及时发布信息、采取相应行动等可以使周边居民的担忧最小化,比如发放预防用的碘片。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相信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感觉自己受到了保护。”斯特拉斯堡大学研究“邻避效应”的专家帕特里克·龙达在其分析报告中强调,“邻避效应”容易让人联想到地方利益过度保护。

另一位专家尼古拉·马歇蒂表示,应对“邻避效应”,必须采取多种形式让公众参与核电站的选址、设计、生产直到核废料处理等各个环节。除了核安全局,法国还设有“地方信息委员会”“公众信息中心”等,争取公众的理解、支持与监督。

1981年,法国政府颁布行政令,规定核电运营企业与周边居民根据自愿原则开展交流,负责监督安全运营和信息透明,据此核设施“地方信息委员会”应运而生。2006年6月,法国颁布《核电安全与信息透明法令》,赋予“法国核安全局”独立的行政机构法律地位,将“地方信息委员会”纳入法律范畴并保证了资金来源。法令对核信息透明的定义是“为保证公众获得可靠的核安全信息而采取的全部措施”。核电站任何排放界限的改变与取样变化均需征求公众意见,所有核电站必须向公众提供有关水质取样、核废料及环境监督的信息。每个核电站均拥有“公众信息中心”,核电站周边环境监督综合报告必须每月在所属核电企业的官网公布以备查。每个核电站要撰写有关环境监督的年度完整报告,即“核信息透明与安全报告”,并递交“地方信息委员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