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2月19日电(记者毛振华)记者19日从正在举行的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获悉,2016年,预计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万亿元,实现三年年均增长13%,成为国内首个GDP过万亿元的国家级新区。
2010年1月,在原有天津三个行政区汉沽、塘沽、大港基础上,合并而成的滨海新区挂牌成立,开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篇章。自此之后,滨海新区GDP增长基本延续在15%以上的高速运行。在国家级新区中,新区GDP也始终处于领先位置。
2015年,滨海新区以占天津19%、占京津冀地区1%的土地面积,承载了9270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602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
今年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战略10周年,GDP总量过万亿元是滨海新区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蒋宁认为,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这一经济体量,与滨海新区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引进培育优质项目,加速实现国家定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滨海新区发展改革委统计数据显示,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32.5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3120亿元。
“优质项目的建设不仅有效化解经济下行压力,对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起到支撑作用,也为未来发展积蓄了能量。”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勇表示。
制度创新为开发开放创造了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新区在全国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审批印章由109颗变为1颗,审批效能全国领先。意愿结汇、跨境人民币创新等诸多国内改革试点也是在新区率先试水。
据统计,新区先后承载了30多个国家级、市级改革试点,还是天津自贸区的主要承载体。专家认为,从开发区到保税区、高新区再到如今的自贸区,滨海新区始终站在改革前列。
蒋宁认为,如今,自贸区建设、自创区建设、开发开放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5大机遇在滨海新区实现交汇,新区进一步创新发展仍具活力与潜力。
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新区已与30多家央企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引进来自北京的重点项目近2000个,实际到位资金2300亿元。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已经挂牌,京滨城际铁路启动建设,津冀港口资源优化也已迈出重要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