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那些小山村的嬗变: “首富县”反成“贫困县”(1)

2016-11-29 10:37:40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同是一座山,还是那些人。12年前在山上游牧,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告别游牧,下山定居,退牧还草有多种补贴,去年人均收入19400多元,增长了近10倍!留得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生活随之改善,这就是青海省格尔木市长江源村的嬗变。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看的第一个村就是这个生态移民村。

小村故事折射一个道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首富县”反成“贫困县”

青海高原“既贫穷也富有”。青海是三江源所在地,也是欠发展地区,但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青海草原连绵,矿藏丰富,有些地方掀开草皮两三米就能挖到煤。

两座山,怎么选?中央党校一位教授说:“特定发展阶段,‘摸着石头过河’。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到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发展模式的转变,更是执政理念的成熟。”

黄河源头玛多县,1985年有4000多个湖泊,汛期曾多次水漫县城。为躲避“大水”,1975年,玛多县城东迁至海拔4200米的山上,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建政地,水草丰美,仿若人间仙境。后来,总人口才1万多的玛多,牛羊最多时发展到80万余头只;各路淘金客把挖掘机开进玛多草原,原本不知名的小县,人均收入一度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过度放牧,无序开采;草稀天旱,鼠害猖獗;雪线上升,湖泊萎缩,一度减少了2200多个。最糟糕时,当地七成草场退化,牛羊吃不饱,一些牧民背井离乡。

2001年,投资上亿元在黄河源头鄂陵湖下游建起的水电站,曾结束了玛多的无电史,但2004年4月13日,鄂陵湖通往下游河道的出水口首次出现断流,不仅美景不再,而且导致电站废弃,玛多一度重返“黑暗”,又成了贫困县。

金山银山成了生态噩梦。痛定思痛,2005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启幕。玛多等地以草定畜,禁牧减畜,人工补草;严禁采矿。

如今,玛多的牛羊等家畜减少到10万头只左右。星星海畔,补种的披碱草等几乎遮住地面。草原上搭起的鹰架像一个个哨兵,老鹰呼啸着扑向老鼠。

相比过去,草密了、水多了,路边经常可以发现狐狸等野兽。黄河源头姊妹湖——扎陵湖、鄂陵湖更加丰润,草原上不时闪现出涓涓溪流,静静流淌。

同在三江源的杂多县,近些年雪豹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去年初,县城附近就发现过3次。去年1月6日,昂赛乡年都村牧民次丁等人自发救治一只受伤的雪豹,伤愈后将其送回大山。专家说,雪豹处于草原生物链顶端,雪豹增多,表明草原生物链完整,草原生态趋于良好。

金山实难换青山

绿水青山可以换来金山银山,金山银山却很难“唤回”绿水青山。

青海湖畔一个县,早年曾建一座铬盐厂,铬渣堆成小山,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后来工厂关闭,铬渣处理成了难题。

一位省领导回忆此事时说:“当年创造的产值总共不过几百万元,彻底治理预计要花费好几倍的代价!”

走过弯路,一些干部逐渐换了脑筋:面对“两座山”,必须转变观念,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更不走“只污染不治理”的邪路。

过去要“温饱”,如今也要“环保”;过去要“生存”,如今也要“生态”。这是生活方式和发展理念的进步。近些年,三江源地区州县已不考核GDP,而是提高了生态保护等指标的权重。

青山孕育新生活

“守护好绿水青山,不仅是责任,也是新的幸福生活的来源。”果洛州农牧局副局长魏吉全参与了总书记考察时的视频连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