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投资“挤掉”贷款 成银行赚钱最大头

2016-11-02 11:25:32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北京11月2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一直以来,银行业公布的利润数字都是让其他行业羡慕的。不过,刚刚披露完毕的上市银行三季报显示,净利润“微增”已经是大银行的常态,而且,银行业的营收普遍下滑。

监管鼓励应收款项融资 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业正处在转型的过程中,盈利渠道正在慢慢转变。数据显示,部分银行的应收款项类投资规模已经超过贷款,正成为银行资产“赚钱”的重要来源。其中,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的应收款项类投资规模分别都超过1万亿元,占各自总资产比例的四分之一以上。

应收款项类投资项目一般包含证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资金信托计划、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流动性弱的企业债券。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这是最近几年,监管层为了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力推和鼓励的一种方式。

鲁政委:应收款项类投资实际上是最近几年,为了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也是监管者力推和鼓励的一种融资方式。最近几年,一些企业的产品有前景,但是由于其他企业资金链紧张,需要延期付款。就鼓励大家,探索将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或者作为融资的抵押品等方式,为企业融资。

从息差转成中间收入 银行盈利转型

这种转变,折射出银行的经营模式正从“存款立行”向“资产驱动负债”转变。鲁政委说,这是金融市场化改革后,银行息差收窄,银行的盈利必然转向。

鲁政委:最近几年,的确看到银行息差的收窄。一方面反映金融市场化改革推进,利差向正常水平回归;另一方面,反映利率市场化走到现在的阶段,继续深化所面对的挑战。就是资产的价格因为种种原因下降的非常快,与此同时,资金成本却下降的非常慢,导致息差收窄的非常快。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盈利被动的转向其他方面,才能避免盈利降得过快。就是从息差开始转向中间收入。至于中间还有一部分从贷款转向其他方面,这只是反映这么多年来,社会融资多元化的变化。

规模增长取决于宏观审慎管理水平

对于银行来说, 应收款项类投投资可以让客户融资需求多样化。因为,银行可以通过资管计划可以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成本相对能接受的融资产品。不仅如此,应收款项投资项目资产的综合收益率,也高于所有对公资产的平均收益率。

不过,“应收款项类投资”目前已被纳入“广义信贷”,这是不是会让规模增长受到限制?鲁政委认为,应该根据将来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水平来决定。

鲁政委:所谓纳入广义信贷是指宏观审慎的一部分,主要是作为宏观上的监测,来观察社会信用的扩张,不能过快,否则会诱发金融风险。但在稳增长的当下,也不能太慢。在被纳入的口径之下并不一定要被收紧,而是取决于将来MPA(宏观审慎管理)的数量和指标会被确定到怎样的水平,在整体的宏观的大背景下,政策总体应该是稳健的。

从存款立行到融资创新 转变大有“钱”途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依靠吃息差的盈利方式已经是穷途末路,躺着赚钱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不少银行已经将经营理念逐渐从“存款立行”转变成“资产立行”,将资产运用能力看成经营管理的核心。目前,部分商业银行通过融资创新,以资产驱动负债,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穷则变,变则通,通了才会大有“钱”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