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上市公司炒股亏损多多 产业转型不必“逢高必追”(2)

2016-09-23 03:47:42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上市后业绩由红变绿

大股东频频减持套现

据报道,九安医疗控股股东石河子三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三和公司”)近日又减持了。从2013年开始,三和公司年年均有减持。令人关注的是,九安医疗上市后,业绩便走下坡路。9月14日,九安医疗公告称,三和公司于9月9日、9月12日大宗交易共减持499.4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5%。其中,9月9日减持425万股,减持均价18.71元;9月12日减持74.46万股,减持均价17.56元,三和公司减持的74.46万股是其2015年9月24日、9月25日通过“民族兴盛80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以二级市场竞价交易的方式增持的公司股票。九安医疗主要产品包括电子血压计、血糖仪等。上市前一年即2009年,公司净利润为3904.06万元,上市后,业绩便走下坡路,2010年至2015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371.61万元、2080.67万元、698.29万元,-916.83万元、1019.75万元、-15076.13万元。

中国上市公司以“变脸快”著称,许多企业上市后,有“一年红,两年绿,三年ST”的“美誉”。上市公司大致有几种情况:一是企业真的很好,可称业内翘楚,业绩无变脸,持续盈利能力较强;二是企业上市时还不错,确实因市场环境变化、经营出现问题等因素导致业绩变化;三是企业本来并不那么优秀,因为上市而东拼西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做出来漂亮报表,上市任务完成,就原形毕露;四是本来就是劣质公司,为上市圈钱存在造假上市的嫌疑。对监管层而言,特别要提防第四种企业,预警第三种企业。对投资者而言,则需要时时刻刻擦亮自己的双眼,既要横向看——主要是企业在行业内的表现,在竞争对手间的表现,更要纵向看——至少翻一翻企业上市以来的盈利能力、市值表现和市场开发能力的“流水账”。

楼市旺销难掩大幅亏损

成本提升压缩利润空间

据媒体报道,通览A股125家上市房企半年报,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房企有53家。其中,亏损房企有23家,且均已连续多年净利润下滑。而在145家港股上市房企中,亏损房企则多达40家。今年以来,一二线楼市火爆的销售热情,为房企带来了销售业绩的高速增长,但企业净利润的增长速度却没有跟上。相反,接近半数的房地产商虽然营业收入增长了,但净利润同比却出现下滑局面。有业内人士认为,不断攀升的土地成本、仍在上涨的资产负债率,正在压缩众多房企的盈利空间。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连续四年利润率下调后,即使今年上半年市场成交爆发,房企平均利润率依然下调到8.15%。而即使在成交惨淡的2015年同期,利润率也有10.1%。即便如恒大、融创中国、阳光城、保利置业、远洋集团、雅居乐、世茂房地产、九龙仓这样的全国销售前30强房企,也出现销售额增长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的尴尬局面。

中国房地产业真是个奇葩,所有通行的经济学规律,到这里似乎都不管用;所有根据“国际惯例”预言的房地产价格走势,都大大失灵。预言说难也难,说容易又容易,中国房地产价格走势只有一个字:涨。不调控涨,调控了还是涨,大调控大涨;一线城市涨,二线城市也涨;库存不足时涨,到了去库存、去杠杆的关键时刻,房价还是涨,好像涨得更凶了。一方面销售凶猛,另一方面利润下降,倒是如今房地产企业的真实写照。有人说,房地产如此没有理性的涨,只能怪钱印的太多了,可能也不尽然,或许可以从供给侧找找原因:以往的调控,只从需求侧入手,限购、限贷,总想压需求,需求往往是压不住的,其实根本问题还是供给不足。出了地王,别害怕,要求地方政府必须拿出10倍的土地投放市场;持续涨价,别慌,要求房地产企业加快供应住房,提前交房有奖。什么时候地多得没有人抢,房多得没有人抢,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才算步入正轨。□张健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