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求解东北民营经济困局:市场还须回归“商本位”(2)

2016-09-08 09:13:01  上海证券报    参与评论()人

在老林看来,近年来东北塑编产业发展很快,可是相应的配套设备生产却没有发展起来。“当地企业满足不了这么大的市场需求,有些厂子都黄了。”老林说。

老林的经历并不是孤例。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东北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都谈到了配套产业的难题。

“民企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产业链短、配套不完善,科技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不足,很难在整个产业链中确立核心竞争优势。”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说。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蓉认为,地方在培育企业时比较单一,同时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可能没有考虑到市场需求。

“每个行业至少要有一家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配套以及精细化生产,这样才能够带动全行业的发展。”沈阳万和胶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在采访中,多家民营企业建议,可以发展一批专精特的小企业,也就是俗称的“隐形冠军”,这也是目前东北市场上比较缺乏的。这类企业的特点是几乎不为外界所关注,却占有着很高的市场份额,有着独特的竞争策略,往往在某一个细分的市场中进行专心致志的耕耘。

据了解,沈阳中德装备园此前就计划引进德国大量的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规划目标是最终发展一批可以在中国市场、在中德装备园区扎根的企业。

今年6月,工信部副部长冯飞就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专项督查情况进行介绍时曾表示,东北地区传统产业比重较高,如何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必须要破解的难题。重化工业的比重高,这方面应该更多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发展新产业、新经济和新业态。

王蓉认为,发展配套产业甚至是隐形冠军企业对东北本土民企来说或是个机会,通过一家企业带动一批企业,最终形成集聚效应。

市场还须回归“商本位”

王瑞是北京一家民营建材企业的老总,由于公司设在东北的一家分店地址变更需要重新申领营业执照,他两地来回跑,一直都没有办下来。

这种情况王瑞并不是第一次遇到。曾在广东工作的他表示,和南方营商环境相比,东北这边的政府服务意识有所欠缺。“并不觉得是为你服务,相反觉得是在给你帮忙。”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尽管近几年来,为了营造良好的民企营商环境,东北三省出台的政策并不少,但是“办事难”、“办事慢”依然还是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

对此,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曾指出,东北经济陷入困境,除了产业结构和国企体制问题外,政府体制、市场环境、做事方式、思想意识等方面,都普遍存在着与发展市场经济适应度不够的问题。

记者在东北某省经济开发区调研时也了解到,去年以来,工业园有多家化工小企业关门。据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除了企业自身经营问题,这也和园区管理有关。“地买了,钱交了,公司也黄了。”

市场机制没有真正完善起来,民营企业在融资上的瓶颈也难以打破,甚至影响到一些非常有发展前途的民营企业。比如某化工企业,在东北属于行业领军企业,但是因为民企身份,在融资上一直困难重重。

另外一家传统行业民营上市公司在项目申报补贴上也遭遇“双重标准”。企业补贴数额既比不上国企,也不如装备制造企业。“我们现在就是野蛮生长,一切靠自己。”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由于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没有真正地确立起来,政府部门实际上成为企业技术改造、招商引资的决策和实施主体,代替企业对是否调整改造和如何调整改造问题进行决策,并通过行政手段影响银行融资方向。这种市场主体不明确或政府主导的方式导致一些非效率、不经济的结果。”梁启东认为,东北地区要树立起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是技术改造、招商引资决策主体的观念。市场振兴最终要回归“商本位”。(记者 李苑)

(责编:王子侯、夏晓伦)

(责任编辑:费琪 CN00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