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国企混改顾虑重重 恐遭“贱卖”指责(1)

2016-07-28 08:49:33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刚进行混改时,就有很多声音质疑我们侵吞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尽管后来我们企业的混改很成功,还是有人给我们扣这样的帽子。”在一家被称为“混改样本”的企业采访时,企业负责人私底下跟记者说。

通过机制改革,最大化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市场活力,一直是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目标。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采访中听到多位企业家反映,混改面临三重束缚,导致企业家被捆住手脚,难以充分发挥活力:大量国资流失风险点和制度死角存在,导致混改面临较大风险,企业管理者担心被舆论秋后算账,被扣上“国资流失”“侵吞国资”等帽子;混改企业面临党管干部和市场选人用人的矛盾;员工持股改革遭遇法律障碍,相关法律配套滞后,导致员工持股难以操作。

产权束缚: “制度死角”令改革者顾虑重重

一位受访企业家对记者说:“即使企业混改总体成功,国有资产没有被‘贱卖’,但难免百密一疏,万一舆论秋后算账,企业负责人始终要被责怪和质疑,出于安全考虑,不如做个太平官,最终受伤的还是企业。”

中部地区一位企业家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上一轮国企改革中,个别企业操作不规范,造成部分国有资产流失,遭到舆论诟病。近年来,也有一些企业打着混改的幌子行利益输送之实,进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历史与现实双重背景,舆论对混改存在质疑在所难免。

产权问题是混改的核心问题,又是避免不了的敏感问题。无论是引入民营资本,还是允许员工持股,只要存在暗箱操作、利益输送,进而造成国资流失的“制度死角”,就难以避免受到外界质疑。

冷水江钢铁集团董事长陈代富认为,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国有资产底数不清,国有资产评估缺乏科学合理方法,国企品牌和声誉等无形资产价值难以估价,资产评估过程不够规范,基层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导致竞价机制不科学等问题,这些都是导致国资流失的风险点。

多位受访企业负责人认为,目前市场规则日趋规范,大规模的交易性流失可以避免,但只要上述风险点不去除,始终就存在制度死角,难以避免国资流失。这些风险点,于心术不正者,会导致漏洞被利用,国资被侵吞;于有志于做事业的企业家,也会顾虑重重,难以下定改革决心,难以放开手脚,甚至为了求稳,维持现状,错过改革机遇。

一位企业负责人称,2003年中央提出对科技类等企业积极推进经营者和技术人员持股,但多年来并无多大进展。他指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目前的机制下,员工持股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入个人腰包,社会舆论对此非常质疑和担忧,企业不愿成为舆论靶子,宁可求稳不变。

用人束缚:

董事会与党委会协调仍待探索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表示,用人机制的改革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如何协调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选人用人之间的矛盾,目前还没有很好地解决。

明确“党管干部”的国企,坚持市场选人用人的民企,二者通过混改“联姻”后,怎么处理选人用人问题?成为多数企业家在混改中的又一重困惑。

有企业家指出,董事会理论上是一家公司最高治理机构,但部分国企的董事会地位长期分量不足、权责不明,尤其是在高管人员的任用上,董事会话语权不够,难以体现市场选择。

关闭